砍树烧火烧山防止游击队: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民国时期的河北还没有今天的这么多人口,理论来说,人口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较小,自然环境要相对好一些。可实际上,那时候的河北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
民国时期因为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导致了河北的自然环境恶劣,老百姓日子也苦不堪言。
民国前期,因为靠近北京,当时的诸多战争的主战场都在河北进行。当时军阀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们时而联合对抗其他人,时而又为了自己的利益分道扬镳。加上这些军阀将领多数是大老粗,根本不懂保护环境,所以河北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很严重。
举例来说,1926年时的奉系军阀吴佩孚,为了筹措500万的军费,不惜砍伐黄河大堤上固堤的大柳树,让数十年树龄的老树成了军阀的私产。而1928年4月,晋军和奉军大战于保定望都,当时驻在保定的韩复榘率兵三万,驻扎时间俩月有余,期间他砍伐河岸的大树来做柴烧火。这些都给河堤带来了潜在风险。
而1928年之后,国民政府为了防止有领导的人民武装、游击队以山林为屏障在此隐藏,竟下令放火烧山,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抗战时期,日本人也用了这招,他们用飞机投掷炸弹,引发山火,妄图以此来打击游击队。
在种种破坏之下,河北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到解放初期,全国的整体森林覆盖率只有区区7.9%,而黄河沿岸的森林覆盖率更是下降到了3%左右。
森林被砍伐,这引发了严重的生态恶果。河北境内河流众多,因为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了水土流失,原本的良田在雨季过后覆盖的都是砂石,没法再进行耕种。而一到雨季,因为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
此外,森林减少后,涵养水源的功能也不复存在,气候也变得相对干燥。降水量的减少会导致旱灾,极旱过后就是蝗灾,这对于当时靠天吃饭、农业生产力极为落后的河北来说就是致命打击。
在战乱流离的环境中,百姓负担本来就重。再加上各种战乱到环境的破坏,天灾加人祸,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而以上种种都啥发生在河北的真实情况,这也反映出发展经济必须得靠和平安静的环境,而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也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这一道理。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