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特殊的民间风俗

2023-04-17 20:02分类: 河北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狮城沧州当地元宵节比春节还要隆重,不单是一个“吃!还有耍杂技、表演武术、踩高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等,很多人都认为正月十五一过节日就结束了,而正月十六晚上的遛百病”(各县也称“走百病”) 这个沧州当地的特殊民间风俗,把元宵节推向一个高潮。

  据文献记载,“遛百病”的风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明清时盛行于京城。最初仅限于妇女,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每年忙完了年节,可以轻松一下了,古时候女流之辈大白天出门四处游走显得不成体统,于是便在正月十六夜里相约相聚聚,外出散步以驱除病邪,天长日久,便形成了大众化的传统习俗。

  “遛百病”习俗虽不是源自沧州,但到今天,把这一民俗保留最久、活动形式最隆重、坚持这个习俗最为执着的则是沧州。该习俗在我国其他地区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只在沧州还在如火如荼地延续。“遛百病”,就好似沧州城年席上的压轴大菜,喻示着整个春节的结束。这一晚过后,一切才能步入正轨,该干什么干什么了。

  正月十六晚上,全城所有的街道上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所有家庭成员扶老携幼,倾家出动漫步在大街上,悠闲地遛一遛,祈求把身上的疾病全部遛掉,疫情三年都不能出来“遛百病.人们都希望一年中百病不得,身体健壮,生活安康。坐轮椅的老人、提花灯的孩子,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还能动的,就会走出来,与大家同享这一年一度的时刻。“遛百病”时,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些小额硬币,把它仍在马路上,钱滚动得越远,就代表小灾小病离自己越远。不少小孩子寻声捡着硬币,扔掉的是灾,捡到的就是福了。这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还是寄希望于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

  生意人看准了这个商机,糖葫芦、烧烤,日用品等都在路边摆卖,如同夜市、各种饰品色彩艳丽、姑娘们头上戴着发光兔,心花怒放拍照留影。形状各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不断。人们走着、笑着、说着、闹着,放眼望去,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狮城公园里,人们在铁狮附近拍照,孩子们围着铁狮快乐地转圈奔跑。我找了一个角度,想拍铁狮含月,只是天上有云,月亮不如中秋时候大,也不如那时亮,但元宵节只要看到圆月,心情就无比的舒畅。

  市政府对正月十六遛百病活动高度重视,消防车中心城区严阵以待,红十字蓝天救援车镇守,中国移动通讯也在时刻准备以防意外,公安特警保护着百姓的人身安全。

  美丽的烟花,夺目的霓虹,绽开的笑脸,组成一幅不可多得的人间幸福美景,成为春节中最热闹的时候。

  古老的民俗习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瑰宝,而这一民俗背后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不断改进,如“遛百病”期间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易引发火灾,也已经禁止售卖,大量人群涌向广场、公园等地聚集,易发生踩踏、溺水事故等,已经由公安交警等负责疏导,中心地段大运河两岸分段限行……

  民俗作为民族的象征和文化符号,活动正在与时俱进的改进,只有这样,民俗习惯才更能永久地传承下去,沧州的“遛百病”会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狮城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化名片。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沧州:正月十六“遛百病”

下一篇:河北传统民俗之海兴南锣剧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