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略谈北京风土书

2023-05-22 05:33分类: 北京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我在北京生活快二十年了,每每想了解这片城土,就有读一点相关书籍的冲动。最先有意识去读的,是姜德明先生编选的《北京乎》,这是汇编的一册现代作家关于北京城的书,编选和装帧皆佳,流传亦广。此后又读了三联书店印行的一册《抚摸北京》,乃是当代作家关于北京城的书写,其中第一篇,便是法语翻译家施康强先生谈姜先生编选的《北京乎》,亦谈自己在北京生活的感受。后来又在网上陆续购得了几册谈北京的文章汇编册子,诸如郑勇编选的《北京城杂忆》、陈平原编选的《北京读本》、陈建功编选的《卢沟晓月》、张莉编选的《散文中的北京》,都是名家美文选辑。遗憾的是,所收文章多是各有侧重,未免读来杂乱而不成系统。也便由此而想系统读点关于北京城的闲书。北京古籍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致力于“北京古籍丛书”的出版,从1960年整理出版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线年印行清代孙承泽的《畿辅人物志》和《畿辅人物考》,前后将近半个世纪,先后出版相关书目八十册。近些年,北京出版社又陆续整理出版“大家京范丛书”,主要收集和汇编整理民国以来文人谈北京城的著作,诸如老舍、张恨水、张中行、邵燕祥这样的名作家,也有金受申、瞿兑之、翁偶虹、朱家溍这样的掌故名家。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两套关于北京城的丛书,洋洋大观,对于研究者来说,真是一件功德事情。若有时间,一般爱好者也是可以慢慢读来的,其中欢喜,可以自我分辨。但要是想取一瓢来饮,则是有些难的事情。恰好翻读周作人的文章《关于竹枝词》,其中多处谈到自己喜爱的有关北京的书目。他在为张次溪编选《燕都风土丛书》的题记中写道:“所喜读的品类本杂,而地志小书为其重要的一类,古籍名胜固复不恶,若所最爱者乃是风俗物产这一方面。”随后他亦写道所见各地风物佳作,其中涉及京城的,“《藤阴杂记》《天咫偶闻》及《燕京岁时记》,皆言北京事者,常在案头,若《帝京景物略》则文章尤佳妙”。后在《十堂笔谈》中又写道:“我们在北京的人便就北京来说吧,燕云十六州的往事,若能存有记录,未始不是有意思的事,可惜没有什么留遗,所以我们的话只好从明朝说起。明末的《帝京景物略》是我所喜欢的一部书,即使后来有《日下旧闻》等,博雅精密可以超过,却总是参考的类书,没有《景物略》的那种文艺价值。清末的书有《天咫偶闻》与《燕京岁时记》,也都是好的,民国以后出版的有枝巢子的《旧京琐记》,我也觉得很好,只可惜写得太少罢了。”这几段话,几乎可以算作知堂老人对于北京风土书目的推荐了吧。

  周作人推荐的北京书目,《帝京景物略》是明清小品中的名作,可不多作解释。对于《藤阴杂记》《天咫偶闻》《燕京岁时记》几册,他亦都写过文章或读书笔记,其中《燕京岁时记》乃是最为欣赏,不但作专文推介,而且采用其中材料,写过《结缘豆》等多篇文章,亦可见其喜爱之情。在这篇文章中,周作人写道他曾在此书的扉页写过一段题记:“前得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心爱好之。昨游厂甸见此集,兹购归,虽只寥寥十三页,而文颇质朴,亦可取也。”随后摘录《燕京岁时记》中佳妙处,以为其“最可取的一点”,恰在“琐碎”,并议论道:“本来做这种工作,要叙录有法,必须知识丰富,见解明达,文笔殊胜,才能别择适当,布置得宜,可称合作,若在常人徒拘拘于史例义法,容易求工反拙,倒不如老老实实地举其所知,直直落落地写了出来,在琐碎朴实处自有他的价值与生命。”此文末尾,周氏又对他所欣赏的几册北京书目进行评价,但还是以为《岁时记》更为他所爱,“唐涉江著《天咫偶闻》,纪北京地理故实,亦颇可爱,可与《岁时记》相比,但唐书事《藤阴杂记》一流,又用心要写得雅驯,所以缺少这些质朴琐屑的好处。”“北京古籍丛书”收录此册,且与《帝京岁时纪胜》《人海记》《京都风俗志》合编一册。

  与《燕京岁时记》相仿的,还有一册蔡省吾的《一岁货声》,乃是周作人从弟子沈启无处借来的,“记录一年中北京叫卖的各种词句与声音,共分十八节,前列除夕与元旦,次为二月至十二月,次为通年与不时,末为商贩工艺铺肆。”周作人欣赏《燕京岁时记》与《一市货声》这样并非名家的作品,自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又有其对新文学写作的一种期待。由此议论道:“自来纪风物者大都止于描写行状,差不多是谱录一类,不大有注意生活,讲到店头担上的情形者。”又说:“我读这本小书,深深的感到北京生活的风趣,因为这是平民生活所以当然没有什么富丽,但是却也不寒伧,自有一种丰厚温润的空气,只可惜现在的北平民穷财尽,即使不变成边塞也已经不能保存这书中的盛况了。”周氏此文作于1934年1月,当时的北京城已经作为文化古城,并改名北平,故而才有周氏的这般喟叹。蔡省吾的这册《一岁货声》很是少见,近来北京出版社的杨良志先生将自藏的一册,与周作人的文章一起影印出版,印数很少,读过的人应该不多。其实,蔡省吾还编过《北京岁时记》《燕城胜迹志》《燕城花木志》,前者与《燕京岁时记》体例相仿,后两者则有《帝京景物略》的趣味,内容亦甚可喜,周作人应未见到。

  周作人提及的《藤阴杂记》《天咫偶闻》,他都写有题记,收录在《书房一角》之中。这两本书大体都是掌故笔记,周氏以为《藤阴杂记》“太近诗话”,“常不免有骨多肉少之感,《偶闻》则无此恨矣。”两书相比,他更喜欢《天咫偶闻》,并举例如下:“二十六年秋间卧病,阅清人笔记以自遣,见有可喜者随笔录其目,凡阅五十余种,所选共六百则,《偶闻》十卷中计录出二十条,《杂记》乃一无所取,即脍炙人口之《阅微草堂五种》亦只取其八,大都不谈果报者耳。”至于《帝京景物略》和《旧京琐记》二书,前者或许太过有名,周氏并无专门文章论及。夏仁虎的《旧京琐记》似也未见他专门论之,此书记晚清京城掌故,“质朴琐碎”,读来多有微讽之意。在旧京风土书目中,也倒是别具一格。黄裳在《谈掌故》中曾提及这本小书,“枝巢子的《旧京琐记》则是专记北京一地的掌故汇编,笔墨干净,在同类著作中可为代表。”周作人还写过一篇《北京的风俗诗》,涉及清代的北京竹枝词,以“风俗人情为主者”,他列举了所欣赏的四种,分为为杨米人的《都门竹词》、无名氏的《都门竹枝词》、得硕亭的《京都竹枝词》和杨敬亭的《都门杂咏》。这几册风俗诗,按周氏的说法,乃是“诙谐的风趣贯串其中”,故而尤显特别。

  周作人认为《日下旧闻》虽然写的“博雅精密”,但都属于类书范畴,仅可供参考耳。至于此类书,代表作还有民国时期陈宗藩编著的《燕都丛考》和李家瑞编选的《北平风俗类征》,也值得翻读。“北京古籍丛书”亦收此两书。作家肖复兴以写北京散文和掌故而闻名,他对这两本书称赞有加。在近期出版的散文集《燕都百记》序言中,肖先生列举了影响自己写作的几本书,除了这两本,还有张次溪编选的“燕都风土丛书”和侯仁之早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博士论文《北平历史地理》,后一册则属于学术论著。对于《北平风俗类征》,肖复兴认为此书“构成一幅老北京的风情画长卷”,而对于《燕都丛考》,则认为:“如今所有书写或关注老北京的人,尤其是关注老北京城池与街巷的人,都不能不读这本书。”更有值得一提的是,《宇宙风》杂志在1936年先后刊出两期“北平专号”,并辑录成一册《北平一顾》,收录周作人、郁达夫、老舍、废名等名家文章甚多,其中就有周作人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北平的好坏》和《北平的春天》。此中关于旧北京的风土文章,后来各种文选,皆有从中辑选,包括姜德明先生编选的《北京乎》。《北平一顾》1939年印了第二版,后来并无再版,也没有收录在“北京古籍丛书”之中,我倒是偶然在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的《燕京风土录》中,发现选辑有此书,令我很感意外和兴奋。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古韵盐州·长城民俗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幕

下一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收藏练习!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