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清明将至有哪些文化名人安眠在北京?丨京华物语

2023-04-12 20:10分类: 北京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清明将至,在这个时节,慎终追远、思古怀今,缅怀逝去的亲友先辈,是我们延续了千年的传统。

  墓地文化是文化中的一支,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支。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名人墓地历来是名胜景点,是朝拜圣地,也是旅游重点,几乎是人人必看的。我对北京文化人的墓地已调查了近20年。对其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得到的印象是:

  北京现当代文化人的墓地既比较分散,又不太讲究,形制一般,优点是小巧简朴,但普遍缺少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没有个性,这和(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时代大环境颇有关系,旧社会如此,在新社会也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之后情况渐有好转,开始出现少量有艺术品位的墓地。

  有几位大作家的墓地不在北京,如鲁迅、叶圣陶、丁玲、沙汀、艾芜等;有几位大作家没有保留骨灰,如郭沫若、巴金。

  在京文人墓地相对集中在四大陵园:八宝山革命公墓、万安公墓、福田公墓和万佛国际华侨陵园。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著名文化人埋葬在地下的,有正规墓穴的,共30位,其余的其骨灰盒多放在骨灰安放室内或骨灰墙上,没有墓地。

  林徽因(1904—1955) (西部)二墓区“在字组”西4(即由西边数第四位,下同) 她的墓上有一块她自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装饰图案的浮雕件,是个石头的原件,只缺一个小角,很雅致,而且独一无二。

  萧三(1896—1983)、叶华(1911—2001) (东部)一墓区“荒字组”西6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1885—1970) 郭沫若题字 一墓区“元字组”西1

  老舍(1899—1966)、胡絜青(1905—2001) 一墓区“地字组”西11

  冼群(1915—1955)、路曦(1916—1986) 二墓区“结字组”东7

  程砚秋(1904—1958) 一墓区“日字组”东3、果素贞(1904—1986) 一墓区“月字组”东5

  梁思永(1904—1954) 考古学家 郭沫若题字(西部)二墓区“白字组”西1

  韦素园(1902—1932) 土区寒组由南数第二排西1 小小的墓碑是鲁迅先生写的。应韦素园弟弟和他的朋友台静农、李何林之请,由鲁迅先生执笔写下了一段悼文:“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

  朱自清(1898—1948) 土区“宇字组”由南数第二排东6,碑是(上世纪)90年代重立的。

  陈白尘(1908—1994) 木字七(辰)组西7,墓碑是陈白尘自题的:“柔情似水,意志如铁,共患共难,同枕同穴。预题与金玲夫人之合墓。1992年3月1日。”

  钱玄同(1887—1939) 沟北第六组“芥字组”,其脚下有其公子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墓,碑上有玄同先生为三强先生在1933年双十节写的四个字“从牛到爱”。

  俞平伯(1900—1990)、许宝驯(1895—1982) 沟南6组由东数第四排中部,坐西朝东

  另外,叶圣陶先生的母亲朱氏也埋在福田公墓,墓上有一小方碑,上面是叶老的题词:“先母朱氏1865年6月17日生,1961年3月2日去世,葬在这个地点,立碑作纪念。碑在‘’期间被毁,毁得彻底,连一块小石块也没找着。1986年10月立这个碑说明缘由。叶圣陶敬记。”叶圣陶夫人也葬于福田公墓。

  门头沟区永定镇戒台寺下有万佛园,又称中华万佛国际华侨陵园,里面有一个名人区,是侯一民教授帮助策划的,葬有艺术家、文学家及革命先贤——

  茅盾先生的骨灰安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院内茅盾先生铜像(曹春生教授创作)之下,周围是一片芍药花。2007年茅公另一部分骨灰葬于老家浙江乌镇。

  冰心先生的骨灰和吴文藻先生的骨灰安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院内冰心雕像(钱绍武教授创作)旁的一块长方石之内,石的一侧刻了冰心先生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先生的铜手模亦镶嵌在石上。方石的另一侧有一块铜质墓碑,碑文是赵朴初先生应冰心先生生前所求而书写的“吴文藻、谢冰心之墓”,冰心雕像是白色大理石的,坐姿,眼睛雕得炯炯有神,手法奇特,堪称一绝。

  在北京的文学家墓地中,目前以冰心先生、茅盾先生和老舍先生墓地的艺术品位为最佳,节假日常常迎来许多献花者和瞻仰者。

  梅兰芳先生1961年去世后,按其生前遗愿,葬在了香山脚下梅花山上,此处又称玉皇顶,在碧云寺和卧佛寺之间,前面是河床,背后是青山,风水极佳,墓做得很大,朴素大方,墓上用白色大理石雕了一朵大梅花。墓碑是许姬传先生题的。墓的上端葬的是梅先生的长辈梅巧玲先生和梅雨田先生。

  “”发动之后,马连良先生去世,其夫人和梅夫人商量,让老哥儿俩葬在一块儿吧,遂在梅兰芳墓的左上方山坡上很简单地埋葬了马先生。其后,言少朋先生、周和桐先生也埋在了这里。现在,马连良先生的墓重修过,已有相当改观,还有专门的小山路相通。

  梅兰芳墓(上世纪)90年代被确定为海淀区文保单位,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绿化得很好,有青松环绕,但附近连一块指路牌也没有,保护级别太低,附近农民占地严重,渐渐破坏了墓地的宁静和幽雅,亟待将保护级别升级,有潜力成为一处可观的戏剧家陵园。

  京剧前辈谭鑫培(1847—1917)葬在门头沟区永定乡栗元庄村,是区级文保单位,2005年重修,是近年来维修得最好的一座艺术家墓。

  齐白石先生(1864—1957)的墓地在海淀区魏公村,现在完全处在居民楼群包围之中。“”中被毁,后来经政府重修。由李苦禅先生题写墓碑。但环境和墓地的氛围极不协调,是亟待调整迁建的一座重要文化名人墓地。譬如说,可否就近移到紫竹院公园去。

  最大的文人墓是梁启超先生的墓,位于香山卧佛寺前的东侧,是梁思成先生由美国留学归来后设计的,占地较大,墓体和墓碑也较大,有矮矮的围墙保护,公开对外开放。墓的外形设计是中西结合的,是一种突破,值得继承和发扬。可惜的是,梁思成先生死于“”中,他的骨灰并未埋葬于此陵园中。

  女演员、女作家王莹的骨灰埋葬于梅花山麓,离梅兰芳墓不远。王莹由美国归来后,隐居在西山狼涧沟,埋头写作,著有自传体小说《宝姑》等。董必武和老舍曾前来探望她。“”中她惨遭迫害,死于狱中。其丈夫谢和赓将其骨灰埋在梅花山麓,未立碑记。谢先生辞世后,他人目前已难以找到。

  作家、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和先他去世两年的兄弟音乐家刘天华均葬于玉皇顶上方的一个叫南岗大木坨的小山峰上,由卧佛寺、樱桃沟方向可以向西沿山间公路开车到达。刘半农先生去世较早,是在内蒙古调查方言时染上了猩红热,回京后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44岁。

  刘半农先生是“五四”运动健将,是最早的白话诗诗人之一,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经久不衰。他和钱玄同合写的“双簧信”曾起着振聋发聩的激昂战斗作用,他也是我国最早语言科学实验室创始人。他的突然死亡极大地震惊了当时的文化界,大家极其隆重地埋葬了他。所以刘半农的墓是最好的文人墓,也是最讲究的。他有两通碑,一通是蔡元培撰文,章炳麟篆额,钱玄同书丹;另一通是周作人撰文,魏建功书丹,马衡篆额。

  可惜,“”中,这两通碑都未能幸免于难,后一通断为两截,而前一通被砸成若干碎块。“”后得以重建,请吴敬恒题字立碑,碑的背面复制了蔡、章、钱的碑文。在碑的后方一米处砌了一座七层石料构成的塔状坟墓,最顶上面水平地码放镶砌了周、魏、马氏撰刻的墓碑残件的下半段。平台地面上尚镶嵌有蔡、章、钱氏篆刻的老墓碑的碎残片。本来,新墓上还有一大块用黑石料雕成的刘半农先生浮雕像,不久,又被捣乱者敲碎。偶然被两名电视台去拍照的工作人员发现,将所有浮雕碎片用纸包好,写了说明留在原处。我得知后立刻通知正在北京国家革命博物馆举办“三刘”展览的江阴市的“三刘”博物馆工作人员,目前,雕像经修复粘贴好之后已由“三刘”博物馆收藏。由此得出一个教训:一个好墓建在郊外荒野中,虽地势风景极佳,但缺少保护和维护,在国民素质尚不高的情况下,也的确存在问题。

  我曾援引佛教净土宗的话,说净土宗主张“好好地死”,别的不说,单就刘半农先生来说,他的墓确实是非常非常的好。

  我也盼着别的文化名人墓变得越来越好,让先故去的人踏踏实实平平安安,也让后来人对之尊敬,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去缅怀去亲近去受启迪,并得到心灵的陶冶和净化。说到底,文化名人墓地既是一种原真性的历史载体,又会对人们了解文艺家及其精神产品的产生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中华名人明星俱乐部举办—新长征之路红色文化企业家普交流会

下一篇:清明 原来这些历史名人都葬在北京!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