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内外城风俗为何差别这么大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年)由东北入关之始,将八旗军民分驻北京内城,具体是:镶黄旗居安定门,正黄旗居德胜门,正白旗居东直门,镶白旗居朝阳门,正红旗居西直门,镶红旗居阜成门,正蓝旗居崇文门,镶蓝旗居宣武门,和原住内城的汉人共同休养生息,方位井然。不久,旗汉之间纠纷日起,官府难于调解,于顺治五年(1648年)下令将内城居住的汉人迁往外城,内城只住旗人,此后,内外城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人为的隔阂。汉人迁居外城一事,《清史稿》和《魏敏果公年谱》中均有记载。
旗汉分居内外城的局面,大约延续了近百年,已经生活了三四代的旗汉居民,各安其俗,纠纷渐缓,同时由于清廷笼络汉族上层人士,常将内城住房赏给汉族高级官员,因之内城渐有汉人杂居其间。当然,这毕竟是极少数。清中叶以后,旗汉关系又进一步趋向融洽,禁止通婚的制度也不那么严格了,在门当户对的情况下,出现了互为联姻之例。如同仁堂药铺大兴乐氏就曾和满族钮祜禄氏通婚。
三百年来,籍贯无论旗汉,地区不分内外城,其守分安常的习性,则并无二致。基本上,外城的东半部多是商贾和土著汉人,西半部多是仕宦和寄籍士子。内城旗籍自辛亥革命以来,大都不能保其恒产,自乔木下迁幽谷,但多半还是转徙于附近,属于左翼东四旗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多居住在东城,属于右冀西四旗的正黄、正红、镶红、镶谨也很少远离其故地。久而久之,不但内外城之间的风俗迥异,就连内城的东西两半部在风俗细节上也不尽相同。据说早年内城人见面爱说:“您早喝茶啦!”西城人则爱说:“您早吃啦!”因有“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的趣谈。
在语音方面,同是京味,外城的汉族比内城旗人显得轻一些。这是因为外城仕宦之家不少都是南方籍贯,例如清代吏员就全由浙江绍兴府充当并世继其业,虽居北京年久,生活习惯尚存乡风。
有些物品的名称,内外城也不同。如早点里的油鬼,一名油炸鬼。外城则称呼油鬼为麻花。内城的麻花则另是一物,有蜜麻花、糖麻花、脆麻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