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礼物“萌”起来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个周末,前门的大栅栏商业街,中年游客刘婶在与旅游纪念品商贩讨价还价,期盼着10块钱一个的“景泰蓝”手镯能再打打折。虽然是个工作日,但大栅栏依然人头攒动,几家旅游纪念品店像往常一样,售卖着手镯、手串、布鞋、围巾等“大路货”纪念品。流连于此的,几乎都是中老年游客。
距此不远,在前门大街上的几家文创店,年轻的游客们正在挑选全新的“北京礼物”骑着平衡车的“皇上”、端着笔记本电脑的“大官”、大眼长睫毛的绢人精致中透着时下最流行的萌范儿。
在设计专家宋慰祖的眼里,北京礼物开始变得萌、潮、Q了。“这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2016年春,本报记者曾在此调查,当时发现前门一带充斥着大量雷同、低质的旅游纪念品。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初售卖手镯手串的店还在卖着同样的东西。
和当时的情况类似,它们只能吸引中老年游客的注意,而且就像刘婶所说:“我去旅游过的景点、古镇,基本上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买回去,也就送送朋友,自己肯定不戴的,不好看。”记者观察了大约一个小时,光顾大栅栏这些店铺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游客极少出现。
年轻人都去哪儿了?在前门大街南口,有家“北京礼物”专卖店,店铺不大,玻璃橱窗展示的卡通玩偶,引来年轻游客的目光。“哈,你看这个二师兄,白白净净的,真可爱,走,进店看看去。”路过门口的小秋一下被卡通版的猪八戒吸引了。专卖店内,有更多让小秋和同伴们欣喜的小玩意儿,白雪公主形象的绢人、一脸坏笑的变脸玩偶、牵着萌宠的兔儿爷、戴着官帽的酒瓶塞销售人员告诉北京晚报记者,这几款放在显著位置的“北京礼物”是店里销量最好的,以绢人为例,传统身材比例的绢人,就没有“大眼萌”的绢人受欢迎。
离“北京礼物”专卖店不远,一家叫做“前门华韵”的旅游纪念品店,面积规模相对更大,因为还包含文创体验的内容,所以这家店人更多。“您看,这些小公仔,服装、道具甚至胡须都可以卸下来,随意组合,跟你们玩芭比娃娃一样。”工作人员向围观的年轻游客展示着如何拆卸、拼接手里的公仔。游客楠楠仔细端详着这套公仔:“哦,你看,这个皇上骑着平衡车,宫女拿着自拍杆,那个大官端着笔记本电脑,也太逗了吧。”
工作人员介绍,卡通造型的公仔、玩偶、中国风手机壳等传统文化衍生品,是店里卖得最好的。“尤其是年轻人,还有外国游客,最喜欢这些东西。”
刘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骑着平衡车的“皇上”,就是他的作品。
在刘洋位于798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超人、蝙蝠侠、变形金刚还有他自己设计的“京华印象”系列公仔。这位业内知名的工业设计师,对北京晚报记者说:“涉足旅游纪念品设计,完全是一次意外。”2010年,刘洋受邀担任房山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评委。“参赛的作品不多,而且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当时,我没接触过旅游纪念品设计,但是想,如果用工业设计的理念去做,也许是个机会。”
因获奖连连,刘洋被邀请与各区县旅游局、工艺美术大师进行讲座和交流。“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传统的文化,要努力得到现在年轻人的认可,问题就是怎么做。我举例子,比如LV,这是现在时尚的东西吧。但是一百多年前,它刚刚诞生的时候,也是给皇室用的,属于有历史有传统的东西。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还能代表时尚,因为人家研究当代人的生活、当代人的审美。”
“我是有点忿忿不平的,中国现在市面上真正流行的、好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外国形象,但不管多精美多贵,又都是中国制造。所以,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点儿好的东西?”刘洋跟他的学生们交流,研究年轻人的心理:“我是70后,我们年轻的时候,买东西,会看品牌。现在的孩子,也许就因为抱枕上一双萌萌的眼睛,就被打动了。他们现在的喜欢,更直接。”
2017年,“京华印象”系列公仔出炉。“形象上,是北京文化,是中国式的。制作手段上,包装上完全国际化。借鉴芭比娃娃的做法,模块化设计,公仔所有部件都能够拆卸,随意组装。把关公的大胡子装到清朝官员脸上,就变成鳌拜了。”刘洋说,去年暑假,在颐和园,这个系列公仔只占用了一把大伞的位置,就成了单日销量冠军,“园方都很惊讶,大夏天的,公仔卖得比水都好。”
“刘洋啊,算是我的小学生。”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宋慰祖在1997年参与初创了当时的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那是全国首个旅游商品设计大赛。
“当时,全国都还没有旅游商品设计这个概念,我们发了很多邀请,来参赛的,还都是纺织品、鞋帽,甚至二锅头、豆腐乳这些产品。”宋慰祖印象很深,当时的王致和腐乳,还是用大坛子装的,“大家去买腐乳,都是拿个碗去打”,通过这届比赛,王致和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形象设计和小包装。
另一件让宋慰祖记忆犹新的作品,是一款天坛形象的领带夹。“那时候大家打领带,都喜欢用领带夹,时髦啊。但没有北京元素的,没有中国风的,这款领带夹一出来,就很惊艳了。”
2011年,大赛进化成“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这些年来的变化,作为评委会主任,宋慰祖感慨良多:“现在讲跨界,讲融合。我们做旅游纪念品,也必须融合。科技与文化、传统与时尚、艺术与实用,21年前的领带夹是融合,现在的萌的、潮的、Q的玩具,也是融合。”
上个周末,前门的大栅栏商业街,中年游客刘婶在与旅游纪念品商贩讨价还价,期盼着10块钱一个的“景泰蓝”手镯能再打打折。虽然是个工作日,但大栅栏依然人头攒动,几家旅游纪念品店像往常一样,售卖着手镯、手串、布鞋、围巾等“大路货”纪念品。流连于此的,几乎都是中老年游客。
距此不远,在前门大街上的几家文创店,年轻的游客们正在挑选全新的“北京礼物”骑着平衡车的“皇上”、端着笔记本电脑的“大官”、大眼长睫毛的绢人精致中透着时下最流行的萌范儿。
在设计专家宋慰祖的眼里,北京礼物开始变得萌、潮、Q了。“这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2016年春,本报记者曾在此调查,当时发现前门一带充斥着大量雷同、低质的旅游纪念品。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初售卖手镯手串的店还在卖着同样的东西。
和当时的情况类似,它们只能吸引中老年游客的注意,而且就像刘婶所说:“我去旅游过的景点、古镇,基本上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买回去,也就送送朋友,自己肯定不戴的,不好看。”记者观察了大约一个小时,光顾大栅栏这些店铺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游客极少出现。
年轻人都去哪儿了?在前门大街南口,有家“北京礼物”专卖店,店铺不大,玻璃橱窗展示的卡通玩偶,引来年轻游客的目光。“哈,你看这个二师兄,白白净净的,真可爱,走,进店看看去。”路过门口的小秋一下被卡通版的猪八戒吸引了。专卖店内,有更多让小秋和同伴们欣喜的小玩意儿,白雪公主形象的绢人、一脸坏笑的变脸玩偶、牵着萌宠的兔儿爷、戴着官帽的酒瓶塞销售人员告诉北京晚报记者,这几款放在显著位置的“北京礼物”是店里销量最好的,以绢人为例,传统身材比例的绢人,就没有“大眼萌”的绢人受欢迎。
离“北京礼物”专卖店不远,一家叫做“前门华韵”的旅游纪念品店,面积规模相对更大,因为还包含文创体验的内容,所以这家店人更多。“您看,这些小公仔,服装、道具甚至胡须都可以卸下来,随意组合,跟你们玩芭比娃娃一样。”工作人员向围观的年轻游客展示着如何拆卸、拼接手里的公仔。游客楠楠仔细端详着这套公仔:“哦,你看,这个皇上骑着平衡车,宫女拿着自拍杆,那个大官端着笔记本电脑,也太逗了吧。”
工作人员介绍,卡通造型的公仔、玩偶、中国风手机壳等传统文化衍生品,是店里卖得最好的。“尤其是年轻人,还有外国游客,最喜欢这些东西。”
刘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骑着平衡车的“皇上”,就是他的作品。
在刘洋位于798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超人、蝙蝠侠、变形金刚还有他自己设计的“京华印象”系列公仔。这位业内知名的工业设计师,对北京晚报记者说:“涉足旅游纪念品设计,完全是一次意外。”2010年,刘洋受邀担任房山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评委。“参赛的作品不多,而且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当时,我没接触过旅游纪念品设计,但是想,如果用工业设计的理念去做,也许是个机会。”
因获奖连连,刘洋被邀请与各区县旅游局、工艺美术大师进行讲座和交流。“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传统的文化,要努力得到现在年轻人的认可,问题就是怎么做。我举例子,比如LV,这是现在时尚的东西吧。但是一百多年前,它刚刚诞生的时候,也是给皇室用的,属于有历史有传统的东西。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还能代表时尚,因为人家研究当代人的生活、当代人的审美。”
“我是有点忿忿不平的,中国现在市面上真正流行的、好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外国形象,但不管多精美多贵,又都是中国制造。所以,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点儿好的东西?”刘洋跟他的学生们交流,研究年轻人的心理:“我是70后,我们年轻的时候,买东西,会看品牌。现在的孩子,也许就因为抱枕上一双萌萌的眼睛,就被打动了。他们现在的喜欢,更直接。”
2017年,“京华印象”系列公仔出炉。“形象上,是北京文化,是中国式的。制作手段上,包装上完全国际化。借鉴芭比娃娃的做法,模块化设计,公仔所有部件都能够拆卸,随意组装。把关公的大胡子装到清朝官员脸上,就变成鳌拜了。”刘洋说,去年暑假,在颐和园,这个系列公仔只占用了一把大伞的位置,就成了单日销量冠军,“园方都很惊讶,大夏天的,公仔卖得比水都好。”
“刘洋啊,算是我的小学生。”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宋慰祖在1997年参与初创了当时的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那是全国首个旅游商品设计大赛。
“当时,全国都还没有旅游商品设计这个概念,我们发了很多邀请,来参赛的,还都是纺织品、鞋帽,甚至二锅头、豆腐乳这些产品。”宋慰祖印象很深,当时的王致和腐乳,还是用大坛子装的,“大家去买腐乳,都是拿个碗去打”,通过这届比赛,王致和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形象设计和小包装。
另一件让宋慰祖记忆犹新的作品,是一款天坛形象的领带夹。“那时候大家打领带,都喜欢用领带夹,时髦啊。但没有北京元素的,没有中国风的,这款领带夹一出来,就很惊艳了。”
2011年,大赛进化成“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这些年来的变化,作为评委会主任,宋慰祖感慨良多:“现在讲跨界,讲融合。我们做旅游纪念品,也必须融合。科技与文化、传统与时尚、艺术与实用,21年前的领带夹是融合,现在的萌的、潮的、Q的玩具,也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