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级天才3国5授院士争抢他最后去美国为祖国效力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有一句老话“千金易得,良将难求”。说的就是人才的可贵。当今世界上,大国竞争的本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科研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人才。
而人才往往比科研经费更为难得。实际上,人才争夺战自古就十分激烈。近年来我国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才,不过人才流失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中原因倒不全是待遇问题,而是我方提供的诸如实验室等硬环境和软环境与国外有不小的差距。
很多人经过慎重考虑,还是选择去国外的顶级大学或实验室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提到这,就不得不说我国的一位神童。他就是著名的天才科学家高华健。在刚恢复高考的1978年,15岁的高华健就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后他又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了工程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此时25岁的他若回国绝对大有可为。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美国。凭借在固体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领域过人的才华,他在基于微观机制的模拟计算、纳米生物结构力学理论体系和超音速与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方面成为技术权威,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2012年他被授予4年才颁发一次且只有一人才能享有的Rodney Hill固体力学奖,足以见其成果的含金量。并且他还在7年间先后被中国、德国和美国授予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5大荣誉头衔。三国5授院士争抢,也可见其才华和能力。面对祖国的多次感召,高华健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美国。
这并不能说他不爱国。因为客观来说,尽管近年来国内科研的硬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与国外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部分特殊的领域例如医学、天文学以及高能物理方面,国内的实验室或研究工具仍亟待改善。如果没有国外的实验室或整体环境,高华健未必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继续留在国外,保证顶级的学术水平也未尝不可。而且他在美国也没有闲着,其已累计为祖国培养了20名顶尖的科学家。其中至少有9位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奖励。
近年来,他至少每年回来中国工作2个月,与中国同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说他完全对得起自己的祖国。对于这样一位华裔科学家,我们不能用狭隘的国籍来衡量爱国与否。而是要根据时代和客观条件理性看待。身在美国并不影响他为祖国效力。另外,在吸引人才方面我们也要反思。在提高科研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