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特别报道(四):红岩精神下的重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为深入展现“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盛况,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电视台《留学为你来》节目开启“全国行”特别报道。节目组深入探访武汉、西安后,将目光移向了红岩精神的发源地——重庆。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及宣传部长白凯老师、华龙网教育频道主编王大伦、重庆选区主评委杜立明老师、新航道重庆学校校长段航老师,以及本届活动的优秀选手李昕悦、刘煜博,共同来为我们讲述重庆地区的精彩故事。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学生,用英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素质教育活动。活动旨在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通过英语演讲、中华才艺展示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各地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龙网教育频道主编王大伦谈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精气神是十分重要的。近百年来,中国领导中国民族去实现独立富强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国家精神。红岩精神也是近代中国精神的重大组成部分。红岩精神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源头,同时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发展体系,重庆精神也是在交融中形成的。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及宣传部长白凯老师在访谈中提到了一项特别的技术工程:土壤修复技术。这项技术是重庆交通大学易教授团队呕心沥血12年的研究成果。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原创技术,这项技术引进在内蒙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若尔盖沙化草地,西沙岛礁,西藏的沙化地,中东沙漠和非洲撒哈拉沙漠等地等地实施土壤化近两万亩,成功的进行了验证性实验,产生了广泛的国内外影响。世界上有沙漠的国家几乎都和研究团队联系过,也在共同探讨技术引进的问题。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城市,重庆地区今年特别设立来了两个和重庆这座城市紧密相关的主题:中国桥梁和红岩精神。新航道重庆学校校长段航老师说到,红岩精神是重庆的城市基因,许多选手都讲述了重庆的红色故事,并衍生讲述了航天精神,爱国精神等。这些故事都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怎么去思考去讲述和传播,是留给每一位青少年的时代命题。
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选手们也展示出了十足的“国际范”。主评委杜立明老师谈到,在看着选手们自信流利的讲述故事的深厚,仿佛就看见了一个个站在国际会议中心的外交官,在滔滔不绝的发言。随着近年来重庆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学校不仅更加重视对外语和口语的教学,对孩子们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也更为广泛,能客观辩证的去分析问题,展望未来。国际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并不割裂,用国际化的视野去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也正是国际化的一部分。
来自初中组的选手刘煜博,跟红色故事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他的祖父,就是《江竹筠传》的作者。刘煜博的祖父祖母,都是那段特殊时期的亲历者。这令刘煜博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同时,他就读的学校也是一个涌现出许多革命英雄的学校,比如:邹荣、杨苍白等人物,这都激发了他对探索更多红色故事的动力。
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李昕悦同学则兴奋的表示,中国上下五千年可有太多好故事可以讲了,3分钟的主题演讲都不太过瘾!在才艺展示环节,她生动的演绎了渣滓洞红岩信仰故事。当时江姐、孙明霞和其他女同胞在渣滓洞里突然收到了传来的秘密消息,说新中国成立了,首都在北京,国旗是五星红旗。监狱里所有同志都喜极而泣,然后就突然想起来,床垫底下就藏了一面红旗,是一名已经牺牲的同志留下来的,但上面没有那五颗星,所以大家就都凑过来,你一针我一线地绣了五颗星星上去。
李昕悦在准备这一故事时,专门去了一趟白公馆。在那个时候,她才真正意识到,中国这五个字的背后,是有着多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中国能走到今天,能创造出这么多奇迹,是有多不容易。她希望这些故事能通过这次活动被更多人听到,也能够启发一代代更多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