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也是景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微信里有个叫“醉南边”的好友,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贺开村的茶山上,时不时会在朋友圈里发些村民在茶山生活的场景。盘根交错、郁郁葱葱的古茶树下,衣着民族服装的大人、小孩儿围着大茶桌,无忧无虑地唱着歌儿。他们唱的是少数民族语言,也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悠然的意境、悠扬的歌声、清新的氛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心生向往。
具有地域差异性的民俗风情,也能够产生吸引人的磁场,让笔者不禁联想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济源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但多是策划出来的文化、美食、采摘等节庆活动,活动期间红红火火,活动结束后往往“人走茶凉”,缺乏持续性、延展性。如此一来,旅游的富民效益、综合带动作用也没有充分挖潜。
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游客已不再热衷于节庆活动时凑热闹,而是更注重心灵的自由、心情的放松。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等更具生命力。因为活动办与不办,它们都在那里,游客随时可以来享受,乡村旅游经济也可得到深度开发。
现在的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一种倾向:老村落开发者总希望当地村民搬出去。其实不然。长期生活在村里的群众是独特的文化符号。有村民在,村子的风情就在、动感就在、活力就在,乡村旅游才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风土人情也是景。乡村旅游开发不仅要按节点策划活动,还要注重特色民俗的保护与传承,让游客惬意地感悟乡愁,让村民更多地受益于旅游。
【“媒体走基层 感知新脉动”之“聚焦高质量 跑出加速度”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天堑从此变通途 大道如虹向未来——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项目纪行
5月12日,由济源新闻传媒中心主办的2023首届夏季电动车展销会在篮球城西广场开幕。
5月9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市长庄建球主持召开示范区“大干二季度 实现‘半年红’”动员会议,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总结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动员示范区上下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大干二季度、实现“半年红”,为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