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实地探访阳新富池三月三庙会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阳新县富池镇第九届民俗文化节活动举行。数以万计的百姓冒着大雨来到位于富池镇的甘宁公园,以庙会的形式虔诚拜祭三国时期牺牲在富池的东吴大将甘宁。
富池三月三庙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鄂赣皖三省周边数县的民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2011年,该庙会活动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保东吴扶孙权展雄心立壮志忠臣报国千秋颂 攻北魏伐曹操奋终生夺汉鼎丰功伟绩万代传”,这是甘宁公园内甘宁寺大门前的一副楹联,高度概括了一代名将的辉煌一生。
甘宁,字兴霸,乃是三国东吴孙权帐下的一员猛将,曾官拜西陵太守,后来在屯兵镇守富池口时,与当地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
传说,甘宁曾颁布军令,将士不得糟蹋百姓的庄稼,违者当斩。但他自己的战马,却因饲马官的疏忽,啃吃了农户的稻谷。为了严肃军纪、体恤民众,他含泪斩了饲马官和爱骑。
公元222年,为报杀弟(关羽)之仇,刘备大军进攻东吴,抱病出战的甘宁在富池迎战,身中数支毒箭,从马上坠入河港中。富池百姓含泪将甘将军身上的毒箭拔出(此河港后来就改叫拔箭港),将其厚葬于大岭山下。
说来奇怪,甘宁墓建好后,长年盘踞着一大群乌鸦,老人们说,这些乌鸦都是甘将军的部下战死后变的,忠诚守卫着甘宁墓不受侵犯和偷盗。一旦乌鸦开口叫,坏人就会七窍流血。所以,当地又有“富池的乌鸦不轻易叫”的谚语。
历朝历代,人们心中的甘宁将军都是忠心报国、威武不屈的形象。在富池,除了甘宁公园内的甘宁塑像、甘宁墓、甘宁寺外,老街还有一处寺庙,供奉的也是甘宁,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唐代更名为昭勇祠,宋代甘宁被册封为吴王后,就改叫吴王庙至今。
苏东坡为吴王庙题匾,陆游为甘宁撰写《祭富池神文》……自宋代以来,常有文人墨客写诗题词赞颂甘宁。
甘宁墓前有一眼山泉,名为甘泉,后人写诗咏赞:太守陵前一古泉,清心爽口味香甜,夏凉冬暖能医病,常饮消灾福寿延。
民间大众每年农历三月三,自发在吴王庙前和甘宁墓前举行祭祀活动,这一习俗同样由来已久。在朝代更迭、岁月延展中,祭祀活动的形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到了清代,富池三月三的祭祀已经固定为庙会形式,并且每次活动都有专人专班操办。
到2011年,富池三月三庙会跻身湖北省级“非遗”名录时,该民俗项目的传承已经接续了五代。其中生于1940年的宋炳炎(现已故)是第四代传承人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8岁时就跟着祖父宋列臣等长辈参加“王爷扫墓”等活动,对于三月三庙会活动中的吴王庙祭拜法事、神像洗濯更衣、抬神像巡游、踏青游园、抢彩球祈福、祭扫甘宁墓、普施斋饭(含享用甘泉)等七大仪式既烂熟于心又能口传身授,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富池三月三庙会活动的总策划、总指挥。
在4月22日的庙会上,我们看到,宋炳炎的4个女儿,都参加到了抬神像巡游的活动中。在吴王庙里,我们见到胡帮球、方桂荣、黄红林等一批老传承人,正在热情而忙碌地张罗着。而参加祭扫甘宁墓、抢彩球祈福等活动的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则多达上万人。
可以说,富池三月三庙会怀念甘宁将军的祭拜活动,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该非遗项目的传承者。
据记载,甘宁夫人董妃,生有两子,其中一子在富池定居生活,当地甘姓居民即为甘宁将军之后人。
戴志红是土生土长的富池人,1976年他从富池高中毕业后,当过3年知青,后来又到阳新采茶剧团工作了4年。1983年进入富池镇文化站(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一直工作到正式退休。
也许因为从事的就是文化工作,作为富池三月三庙会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的戴志红,非常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传承保护。就是在戴志红和其他传承人的努力下,富池三月三庙会项目相继入选了市级、省级非遗名录。
在学习方面,戴志红虚心向宋炳炎等老年传承人请教,了解三月三庙会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和组织能力,努力把富池三月三庙会活动做出规模和影响力。
在传承的过程中,他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加强对高龄传承人的保护,二是培养年轻的传承人。据统计,这些年经他之手,传授弟子近300人,其中能够参与并辅导群众开展吴王庙传统祭祀活动的骨干有20多人。
退休前,戴志红既是三月三庙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同时也是富池镇文化站干部。这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在传承中还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
他收藏有举行吴王庙祭拜法事、神像洗濯更衣、抬神像巡游、祭扫甘宁墓、抢彩球祈福等一系列重要仪式所必不可少的家什物品。包括王爷、娘娘轿架(每轿有一台木雕座椅,二支长抬杠,一个黄绸绣龙华盖);三角镶边黄色大龙旗;大锣、大堂鼓、马锣、钹、唢呐等乐器;日月彩球祭杆:大楠竹主杆,顶部横木条,“日”球、“月”球,“日”字圆箕、“月”字圆箕,木质抬架,四根拉定绳索以及数以百计的彩球等等。一到庙会举办,就会献出来公用。
今年4月22日的富池三月三庙会活动,正在重庆儿子家的戴志红没有参加,只能遥致祝福。但以前,只要在富池,每年三月三庙会,都少不了他这个“主力”,制作彩球、准备三牲、抬神像巡游、在甘宁墓前与父老乡亲交流……不管什么事,他都会亲力亲为。
在文化站工作了大半辈子,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介绍甘宁将军,宣传富池古镇,推广富池三月三庙会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他勤于笔耕,相继撰写了《谒甘宁墓遗址》《富池口访甘宁庙》《筹建吴王墓》《甘宁泉》《甘宁塑像记》《彩球臻福 和谐吉祥》《品斋烩面》《富池三月三初探》《风情摇曳的美丽节日》《历史人物与地方民俗》《庙会之三月三传奇》《今年又是三月三》《抛彩球》等多篇文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传递给读者,让庙会文化润物细无声。
“三月初二,为甘宁及夫人沐浴更衣。初三早上,将神像抬出庙,前有锣鼓、彩旗,后有腰鼓队,队伍浩浩荡荡抬至郊外,开始踏青赐福。所到之处,居民摆案设香,放鞭炮迎接。一路鞭炮轰鸣,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七八小时,绕村串户,最后来到甘宁公园的甘宁墓……”戴志红在文章中沉浸式地描绘着抬王爷、娘娘神像巡游的情景,让读者心驰神往。
这些年,每逢三月三,阳新、大冶、鄂州、武汉、武穴、九江等地的民众,都会带着水果、糕点、花环、香纸,来到长江边的富池镇。人们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至甘宁墓前,向着神像虔诚祭拜,敬献花环,将甘宁公园装扮得色彩缤纷。
民间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风俗,也有“三月三,鬼下山”之民谚。“三月三本为凶节、鬼节,但富池的三月三庙会,却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隆重纪念百姓心中的神灵甘宁将军,并且演变为方圆百里、延续千年的民间风俗,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戴志红认为。
富池地处黄石最东端,与江西九江交界,近几年三月三庙会,吸引了来自鄂、赣、皖几省的数万名游客,庙会期间,香纸、爆竹销售量以及交通业、餐饮业、零售业营业额直线上升,随着人们对这种民俗现象的关心关注和踊跃参与,富池地区的三月三已成为踏青节和狂欢节,其在民间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戴志红预言,富池三月三庙会将会成为湖北省黄石地区乃至周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庙会活动之一。我们想,这应该也是他——一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最大心愿和期盼吧。
4月22日上午,我们冒雨驱车来到阳新县富池镇。走进甘宁公园内的甘宁寺大殿,这里聚集着许多人,殿内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彩球。
走出大殿后门,拾级而上,我们见到了已经71岁的柯爱玉。她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了饭堂,让我们和其他人一样,领一碗斋烩面,坐着品尝。吃斋烩面,既是充饥,也是富池三月三庙会众多民俗活动之一,有着“平安健康”的美好寓意。
柯爱玉是阳新陶港人,1973年调到富池工作,1998年退休。退休后,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她每天早晨会到甘宁公园锻炼,不是做健身操,就是打太极拳。天长日久,跟着她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她索性就牵头组建了富池中老年艺术团。
柯爱玉与富池三月三庙会活动第一次“结缘”,是在1999年。那一年的庙会上,她第一次亮相,带着艺术团队员表演了打腰鼓和舞蹈,受到了富池百姓和四面八方游客的热烈欢迎,也将富池镇的业余文化活动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活动之后,艺术团总人数达到60人,并且还增加了秧歌队。
自此,每年三月三,柯爱玉都要带着艺术团队员上庙会表演。此时,她对非遗传承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甘情愿组织队伍迎接吴王出行游春,在甘宁公园戏台上表演精彩的节目,为配合庙会活动中的重头戏——抢彩球,她还特地编排了民俗舞蹈《抛彩球》,这个创新节目后来还在全县大型文艺演出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柯爱玉被授予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她热情更高,干劲更足,继中老年艺术团之后,又成立了武术队,并且亲任队长。每年三月三,一场民俗庙会就如同一台联欢晚会,各类文体娱乐节目都有,让天南地北的宾客大饱眼福、耳福。
4月22日一早,虽然大雨滂沱,但庙会活动正常举行。善男信女们从富池镇老街吴王庙出发,抬着吴王甘宁和王妃神像沿路巡游,到拔箭港(甘宁牺牲的地方)停下举行祭拜仪式。随后,游春队伍来到甘宁公园,将神像安置在甘宁墓前,由人们焚香烧纸、燃响鞭炮、敲锣打鼓祭拜。
柯爱玉告诉记者,王爷和娘娘的神像上街后,老百姓抢着抬,都以能够“抬几脚”为荣,目的就是表达对甘宁将军的崇敬。
自北宋开始,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阳新就有祭拜甘宁的习俗,至今在当地流传了一千多年。当天,甘宁寺和吴王庙均烹制了斋烩面,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逛庙会群众,这一小吃,取材适量,不臊不腻,有益健康,是节日的特色美食,深受群众欢迎。
临近中午11时,抢彩球活动开始。只见一棵完整的大毛竹,插在特制的底座中,毛竹的干、枝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球,一共有108个。当两条金色长龙来到甘宁墓前舞动一番后,左臂上扎着象征平安幸福的红布条的群众开始抢彩球,每种颜色的圆球都有一种美好的寓意,不到一分钟时间,108个彩球被一抢而光……
柯爱玉解释,自古以来,用于悬挂彩球的毛竹,必须是只有一根叉的公竹(两根叉的是母竹),当年的嫩竹也不行,而且大彩球挂在上面,小彩球悬在下面。在甘宁墓前祭拜时,面对身着金袍、手执拂尘、威风八面的王爷神像,再看看凤冠霞帔、手把琵琶、雍容华贵的娘娘神像,一定要把心中美好的愿望说出来,抢到彩球,就会实现自己的心愿。
“富池三月三庙会这项民俗活动,既是纪念三国时期保卫富池人民安居乐业的甘宁将军,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及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说,通过活动,传承了富池历史文化血脉,也激发了大家的历史自豪感和认同感。”采访中,柯爱玉如是感言。
富池三月三庙会,已然是富池及周边百姓崇尚的一个文化现象和民俗项目。据介绍,包括富池三月三庙会在内的富池镇民俗文化节将会一年接一年举办,地方党委、政府和文旅部门有意大力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并把甘宁公园、吴王庙等打造成为富池镇的第二个知名景点(第一个知名景点是半壁山古战场)。
我们想,果真如此,沉睡在富池大地千年之久的甘宁将军,当挥动双戟为之喝彩。
●【惊艳】阳新原来有这么多景点!假期再也不用愁去哪玩了!(附超多景点美图)
●【盘点】那些年与阳新相关的影视作品,作为阳新人的你竟然不知道?(部分附原视频)
● 【现实】工资2000+房价4000+...在阳新工作买房有多难?大家是这么看的...(附视频)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