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史料 细心还原 跨越3000年历史长河—— 《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正式发布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报讯 (记者 郭晓静)重庆的历史在地图上是怎样展现的?这些地图串在一起呈现出怎样的城市变迁史?记者6月6日从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勘测院获悉,《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 政区沿革 城市变迁 政治军事》(以下简称《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已经编制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据悉,《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绘制了从先巴至1997年共254幅地图,时间跨度3000多年。该图集为研究重庆历史提供了地图工具,也给重庆市民提供了直观的重庆历史文化信息。
2013年6月,《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 古地图》正式发布,填补了重庆无历史地图集的空白。4年后,《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通过挖掘历史史料和事件,在地图上重构了重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图集共绘制地图254幅,收录照片200余张,撰写文字15万余字。分为“政区沿革”“城市变迁”“政治军事”3个图组。
其中“政区沿革”图组依时间顺序,编绘上溯先巴时期、下至1997年重庆直辖的政区版图及沿革变迁情况,反映重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行政建置、管辖范围以及行政名称的变化情况,将重庆几千年的行政演变进行了完整的展现。重庆史地专家、图集编审胡修道表示,这一部分的43幅地图中,有42幅都有具体年份可考,其中2/3是这次图集编制过程中原创的地图,其余不是原创的地图,此次编制也进行了重大修订。
“城市变迁”图组主要是展示主城和区县城市的兴起、发展、迁移,通过反映不同时期城市的地理环境、建设范围、格局、建置情况及特点,分析城市变迁的内外因素,探索城市发展规律。同时,还将对当今重庆主城建设有影响的城市规划地图进行了展现,旨在说明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
“政治军事”图组主要表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战场、战事、关隘要塞等,以及近现代史上重要政治历史事件,尤其注重用地图语言再现历史上诸如三国战事、抗蒙战争、抗战内迁、重庆大轰炸、重庆解放等著名的军事、政治事件。
在《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政区沿革”组图中,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巴郡地图,首次确定了秦代巴郡西界,为僰道(宜宾)、资中(今资阳市雁江区)、郪县(三台县郪江镇),东部则延续到鱼复(奉节)、和湖北的恩施、利川一带。“以往的地图没有明确过僰道、资中和郪县是不是巴郡秦县,我们是根据在湖南龙山县出土的3万多片秦简记载的内容,判定了当时巴郡的西界,并在此次地图绘制中表现出来。”胡修道说。
据了解,《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之所以在县级行政界线的绘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依赖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书籍电子化,这些改变使得编制者查阅史料的效率大大提升。
重庆这块地,从重庆府、渝州、江州、巴郡、巴国……一直往上追溯,历史文化可谓深厚。那么,历史长河中,巴国又从何而来?
在《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的政区沿革篇中,介绍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巴国形势,其中一张巴人随迁的地图,显示巴人迁徙的轨迹:从陕西的城固开始,到安康,再到湖北襄阳,又折回巴东、鱼复(今奉节),溯江而上,抵上江州(今重庆),最后到达阆中。
“这也印证了巴郡曾参与‘武王伐纣’的说法,否则,从之后的地理变迁看,距离上似乎站不住脚。”胡修道说。
据了解,《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具有极其浓郁的巴渝风。图集的封面设计使用了乾隆年间《四川全图》中的重庆府一图,采用了重庆山水城文化设计思想;图集版式和引导页采用了巴渝特有的“白虎”“巴”“摇钱树”等文化符号。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符号设计,结合了重庆历史文化特色,让读者感觉这是一本纯正的本土历史地图集。
图集副主编、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市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曹春华介绍说,图集从前期调研、立项研究到如今正式发布,前后历经10年时间,项目组先后走访了北京、南京、成都等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搜集资料,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反映了重庆城市的发展历程。
据悉,图集主体资料来源于《二十五史》《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华阳国志》《重庆通史》等有关专业史志书籍,部分资料来源于档案、有关部门资料和公开出版的有关专著。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组研究成果,图集在表达形式、内容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