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迎新系列 上海国旅王铮:旅游开放后旅行社困境犹在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品橙旅游】三年抗疫,三年蛰伏,从减员节流到跨界自救,再到间歇性经营,旅游业中要说最艰难的当属旅行社行业。
进入2022年,上海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全国的疫情风暴眼,面对艰难支撑的旅行社行业,有业内人士坦言,现在上海本土旅行社比起盈利,更重要的是“活下去”。
如今各项防疫措施逐渐耸动,旅游业面临着开放之前的至暗时刻,旅行社能否把握住旅游限制放开的第一波热度?苦苦支撑三年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存战中,旅行社赢的“惨烈”。
王铮是上海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旅”)总经理,同时也是上海锦江旅游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旅游”)副总裁,他坦言:2022是最难的一年。
1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张文宏医生表示,上海已进入新冠病毒快速感染数,病例数指数级快速上升阶段,这波疫情将持续2—4个月,明年上半年才会慢慢走出疫情的准备。
算上这2-4个月,上海旅行社已经在水深火热中坚持了三年,对比过去, 2022年却是最艰难的一年。
2019年疫情发生后到2021年,虽然行业同样困难,但能基本维持企业运营,进入2022年年初,上海疫情爆发,城市陷入停滞,旅游行业因此荒废了半年时间,下半年疫情平稳后,各地又此起彼伏地有疫情出现,加上外省游客对上海疫情仍有恐惧心理,上海下半年的跨省游业务也基本无法大面积开展。
上海旅行社都想着要撑过这个冬天,有些工作却无法开展,因为商旅会奖都受到跨省的限制,所以只能做些本地游,但是上海部分地区也会遇到疫情反复,酒店退订、门票退订经常会出现,使旅行社元气大伤。
上海总工会在下半年举办了“看上海、品上海、爱上海”主题系列活动,锦江旅游作为上海知名旅行社也参与接待了7-8万人次,给公司日常经营注入了一丝能量。
此外锦江旅游也与酒店合作,做一些城市周边的过夜小团游;出省的旅游产品则是专注在火车专列上,服务部分中高端旅客,虽然这类旅游专列产品较受欢迎,但旅游专列受疫情影响较大,一旦列车途经城市有疫情爆发态势,全列车的行程就会被取消,旅游专列的不确定性为旅行社盈利带来了新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锦江旅游只能选择“断臂求生”——坚持了三年,终于在今年决定通过削减分流人员来开源节流。
在前两年,就不断有老牌旅行社破产崩盘的新闻出现,也有不少旅行社为节省开支完成了裁员或缩编工作。锦江旅游隶属于锦江国际集团,后者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正因背靠国企,锦江旅游还没有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近两年,旅游企业谈不上挣钱,亏损是肯定的,主业基本无法覆盖成本,活下来的旅行社都在拼实力。我们作为国营企业来说有社会责任,不能轻易的垮掉,现在还在坚持的旅行社都是依然看好这个行业的,总体还是有向上的可能。
2022年,锦江旅游通过合同到期不续约、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分流员工到不同岗位等方式对公司人员作了一部分调整,最终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另一方面,面对疫情后逐渐发生改变的旅游方式与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锦江旅游也做了相应调整。
我想疫情逐渐平稳后,游客的出游方式会率先改变,出游偏好会从跟团游变为小团游,自由行玩法变多,旅游产品变得更加碎片化,旅行社要及时调整旅游产品;其次是营销方式的改变,曾经的线下门店分销会转变为抖音、小红书等线上直播种草形式,为适应现在的形式,锦江旅游也需要进行经营结构调整。
现在,锦江旅游已取消了部分线下门店,只保留了少数几个线下门店作为体验店,剩下的营销重点都转移到了线上的营销平台,平台形式包括app、微商城等,平台也已经开放给了公众,外部加盟商合作商都可以加入平台,通过平台销售产品。
旅游是低频产品,我们希望通过高频的带货带动低频的旅游,为此我们从去年就开始探索带货业务,现在线上平台卖的最多的还是化妆品等日用产品,未来我们也准备上线更多的旅游目的地土特产和当地网红产品,完善平台带货范围,我们不能为了带货而带货,带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与旅游有关联。
虽然上海自防疫要求开放后没有严格限制跨省游,但上海本地市民与周边省份市民对出游同样抱有观望心态,加上不同省份的防疫要求不同,旅游目的地省份的防疫要求同样是拦在上海旅行社面前的一道坎。
首先,短期市场混乱,封控前虽然限制较多,但市民处于相对安全的卫生环境中,初步开放后各省市可能会出现疫情传染高发期,在这个阶段市民会过度压抑旅游欲望,旅游经营面临重大挑战,但这个时期不会持续太久,预计春节后期这个较为混乱的时期可能会慢慢淡出;
其次,旅游购买欲下降,三年封控后,很多市民“囊中羞涩”经济能力受损,受此影响,在旅游环节中的游客很可能会缩减旅游支出,这种情况在开放一两年内可能出现;
最后,旅游方式调整,新冠病毒长期存在,市民出门旅游依然担心出游的安全情况,今后游客对长途旅行与跟团游也会有担忧,小团游可能会更符合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正经历第一种情况,而从现实来看,不仅是国内防疫政策放松无法短时间快速带动旅游发展,一旦出入境旅游开放,国内的旅游市场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
近日,《香港卫视》报道,2023年1月3日起,境外人士入境中国大陆时,毋须前往隔离设施隔离。优化为“0+3”的政策,意味着中国将在2023年起全面开放。
从防疫趋势上看,大陆是有可能在1月份的时候全面开放的,这对旅游也会是很大利好,但旅游市场可能不会立刻受到带动。
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是国内旅游旺季,大部分游客不会选择出国,出入境开放后,最快明年3月市场会明显感受到变化。从趋势上看,出境开放可能会快速迎来井喷,相应产品也会出现,入境则有半年到一年的“准备期”,即海外旅游企业要做明年的产品,就要在今年下半年将准备工作做好,但目前为止,国内并没有太多适合外国游客旅游出行的航班,因此明年下半年率先来到中国的可能会是商务旅行客人居多,加上7月对入境游来说是小淡季,因此入境游业务可能要到明年8月左右得到恢复。
经历了三年抗疫后,旅行社的人才流失严重,我看了一些数据,保守估计整个旅行社行业已经损失了超过60%以上的人才,而在这些人才中,又有超过一半的人彻底离开了旅行社行业。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很多地接社已经倒闭,因此原本旅行社正常经营时的供应商体系也亟需重建。
从设计产品到获客,再到联系地接,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被重新唤醒,但若要恢复,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人才恢复不畅的问题,现在若要恢复全部人才,从时间成本上与资金成本上都无法达到。
旅游里面最大的成本就是“人”的成本,若要招收到更多旅游人才,我们要提前支出相应的薪资,但旅行社并没有提前量的成本,如果现在开始招收员工,业务还没发展,旅行社无法承担这么多的人员成本。此外员工培训也要有个过程,没有业务也无法进行培训,这些都是没法提前做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复工准备,伴随着业务恢复同步吸收人才。
除人才问题外,旅行社也要提前准备研发产品,并与供应商做好对接工作,与酒店、航司提前打好招呼,一同等待市场复苏后同时发力。
我曾与几家欧洲大型的旅游公司沟通,发现市场恢复后,这些公司的业务量在一年内也只恢复到了疫情前的50%左右,由此我得出结论,就算市场开放,旅行社行业也没有想象中恢复得快。
因此在国内还在持续的短期的市场混沌期中,旅行社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准备好产品,调整好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应对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回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