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走进曾家岩书院就能触摸重庆的历史和发展

2023-04-17 01:11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从渝中区牛角沱公交车站出发,步行约8分钟,穿过中山四路,就能看到曾家岩书院。首次到访的顾客,大都会被书院门前的中式庭院所吸引,人们总是先拍几张照,再慢悠悠地走进书院,点一杯茶水,细品书香和茶香。

  1月12日下午2点多,曾家岩书院十分热闹。书院主理人吕真才刚坐下,又迅速起身,笑呵呵地为陆续前来的客人沏茶。在书院阳台外,有10多位顾客或看书品茶,或观展拾遗,或吹风望江。

  他们都是书院的忠实顾客,有些还是周围的居民,他们中的有些人有时一个月要来近20次。书院开业4年多,不少人都和他们一样,对书院一见倾心,逐渐爱上了这里的文化味和烟火气。

  日前,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结果公布。其中,曾家岩书院获得“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和“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公共阅读空间)”两项大奖,成为全国2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之一。曾家岩书院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曾家岩书院与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墙之隔,清末时期便是一座书院。书院门前的中式建筑建于清代,穿过门楣上挂着“从善如流”石匾的大门,进入现在的曾家岩书院,可以将这栋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一览无余:书院的露天阳台上摆着古色古香的桌椅。在一楼藏书区域,墙上挂满了精心挑选的老重庆照片,一侧书架上摆满了“抗战文化”“红色经典”等主题的书籍。由于该建筑临崖而建,站在书院外廊,就可以俯瞰嘉陵江和脚下的轨道交通二号线以及曾家岩大桥。

  吕真为何要打造曾家岩书院呢?她说,2017年,她们本想把这块地方当作影视产业基地,可追根溯源后发现,书院建筑部分始建于清末,原为本地望族书院。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征购其成为警察局。1949年后,这里成为曾家岩派出所,又演变为大杂院和茶馆。城市更新需要留住记忆,但如何让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相结合?在吕真心里,一座书院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书院修缮之初,我就常坐在江边构想将其做成一个图书馆,有图书馆就有咖啡厅,一边办公,一边看书。”吕真表示,这座建筑百年前就是书院,现在也理应成为书院,“我更希望它能延续文脉,吸引人们前来感受老重庆的烟火气、重庆的文化味儿。”为此,他们在功能设计上,打造了文史图书馆、文化大讲堂和影像艺术空间3个版块,重庆图书馆、渝中区图书馆均在这里设立了分馆。

  而与其他分馆不同的是,曾家岩书院是一家主题图书馆,其藏书均以重庆历史文化相关。“我们现在一共有藏书10000多册,包括重庆开埠及抗战文化等主题。”据吕真介绍,藏书主要由重庆图书馆、渝中区图书馆、各地档案馆等机构的赠书、书院的自购图书以及部分友人的捐赠书目组成。慕名而来的市民发现,书院的藏书总会给自己带来惊喜。“曾家岩书院是一座宝藏,在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重庆史志。”市民李华说。市民韩永琴在书院买过10多本重庆历史文化方面的图书,“我想要什么书,总能在这里找到。”渐渐地,来书院看展、看书的读者越来越多,这里也变得热闹起来。

  现在,曾家岩书院既是靶点影像展览的地点,也是大家可以阅读重庆历史文献书籍的图书室,更是不少文化风雅人士的聚集地。这里常态化举办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企业家王石,口琴师杨建,音乐家吴天,剪纸传承人吴蓓、黄涛,酿酒师刘懿……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都曾走进过曾家岩书院,分享自己与重庆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文化生活,还释放出文化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每到节假日或寒暑假,曾家岩书院总会迎来一群孩子,他们在书院看展览、观影片、做义工,多角度感受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

  “父母常常带我打卡重庆的历史文化景点。在曾家岩书院里,我既可以从阅读中了解重庆历史,又可以在文化讲堂中学习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来自渝北区五星路小学的冉菲一有空,便会与父母来到这里,度过自己愉快的休闲时光。她说,置身于曾家岩书院中,不仅可以在老照片、旧物件中了解重庆这座城市的巨变与发展,还能在书院里感受阅读带来的魅力。久而久之,她还爱上了这里的放映厅,在这些播放的影片里,冉菲认识了不少素未相识的老重庆人。

  放映厅播放的影片,正是吕真团队拍摄的口述纪录片。要了解一座城,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了解生活在城里的人。在这些纪录片中,既有中国第一台工业CT研发者、老科学家任廷枢,也有在街头巷尾谋生的普通重庆人。谈及纪录片拍摄人物的选择,吕真表示,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发现,大家推崇的匠心精神大量存在着,却又往往被忽视。因此,她决定扩大拍摄范围,记录他们的故事,并给他们做影像展览,“城市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书写历史的不仅要有精英,更多的是需要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吕真表示,她希望观众能在书院播放的纪录片中,从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感受重庆这座城市带来的坚韧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书院还让附近居民有了文化家园。在这里,吕线点开始,风雨无阻前来读书写作的老知识分子,她总会静静地给老人送上两杯水,拍下一张他们读书的照片。

  70岁的曾亮曾在曾家岩19号生活,搬出大杂院后,又在一旁不到200米的小区定居。曾家岩书院开放后,这里便成了他路过必歇一步的“后花园”。一楼可以看书寻典,二楼露台,有中西合璧的石拱门,木窗青瓦构筑成天然画框,可以远眺嘉陵江岸风光。

  令曾亮记忆犹新的,还是石梯背后陈列展览的艺术空间。此前书院筹展,市民纷纷响应,拿出自己1956年的小学毕业证书、1978年的闹钟、1980年的相机……这些朴素的“礼物”,承载着市民对这座城市文化空间的情感。

  最近,吕真和她的团队正忙于新一轮的展览布置工作,这次她们将目光对准了新时代的重庆变迁。“原来的展览,我们做的都是讲述过去的老重庆。近几年来,重庆发生着巨大变化,我特别想让大家了解今天城市中那些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于是,从2018年起,吕真开始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城市,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就这样,一个全新的记录重庆城市变化的展览应运而生。目前,该展览已经积累大量素材,进入了制作布展环节。

  “为何大家这么喜欢曾家岩书院,我认为是书香,是城市记忆,是人们开始更加追求有品质和内涵的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吕真说,很多人梦想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一屋的书、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她希望曾家岩书院成为一个既能寄托重庆人的乡愁,又能展示城市发生的变化,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的窗口。“我期待观众能在曾家岩书院,通过观展、看书、听讲座的形式,了解重庆,爱上重庆。”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激励更多人为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下一篇:重庆有个历史文化名镇地处两江交汇处深受当地人的追捧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