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是重庆的城市象征 背后有一段厚重的历史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解放碑是重庆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重庆的城市象征。如今,解放碑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商圈,许多人到了重庆后,一定会到解放碑逛一逛,这才有不枉此行的感觉。
我们知道,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到重庆。于是,重庆及西南地区成为全国抗日的大后方。
为了鼓舞全国军民抗击日军,1941年12月30日,在时任重庆市市长的提议下,国民政府在日机轰炸最厉害的都邮街广场(今天渝中区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几条主干道交叉中心)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取名为“精神堡垒”。
“精神堡垒”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呈现出炮楼形状,高度为7丈7尺。为了防止日军飞机轰炸,“精神堡垒”外表涂成黑色。在“精神堡垒”四方,分别写着有“精神堡垒”“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等口号。在顶部,设置一口瓷缸,里面装有煤油、棉条。每次社会各界举行重要集会时,就会点燃棉条,燃烧出熊熊火焰,宣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2年10月10日,美国和英国同时宣布,废除在华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消息,也正是在“精神堡垒”公布于众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时任重庆市市长建议在“精神堡垒”旧址上,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
“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6年12月动工,1947年8月落成,耗资2.17亿元,由钢筋水泥建造,十分坚固。据称,在10米内投掷500磅炸弹也无法将这座碑摧毁,可见其坚固性。
“抗战胜利纪功碑”为八角柱形,外饰浮雕,碑高27.5米。碑内有旋梯,能够直接到达顶部。在碑的顶部,设有标准钟、警钟、探照灯、风向仪、风速仪、指北针和望台等装置。碑的正面是时任重庆市市长书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 7个镏金大字。
1943年,当重庆屡屡遭到日军狂轰乱炸之际,美国总统赠送给重庆市政府卷轴,向坚持抗战的重庆市民表达敬意和慰问:“余兹代表美利坚合众国人民,敬致此卷轴于重庆市民,以表示吾人对贵市勇毅的男女老幼人民之赞颂。远在世界一般人士了解空袭恐怖之前,贵市人民迭次在猛烈空中轰炸之下,坚毅镇定,屹立不挠。此种光荣之态度,足证坚强拥护自由的人民之精神,绝非暴力主义所能损害于毫末。君等拥护自由之忠诚,将使后代人民衷心感谢而永垂不朽也!”
1950年10月1日,“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由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亲笔题写碑名。2000年9月,“人民解放纪念碑”被列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人民解放纪念碑”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人民解放纪念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如今,解放碑依然屹立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接受广大游客的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