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看到接见代表名单时:让王会悟单独留下

2023-04-14 11:27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上下历史,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巾帼英雄也是群星璀璨。

  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朝武则天,她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当皇帝的新河,再如孝庄文皇后,她一生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明君,为清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无不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而著名的花木兰代替父亲参军报国这一历史事件更是直接体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这一观点。

  而在我国近代史上也是有这么一位能力卓越,思想先进的女性代表人物。她是我国的优秀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王会悟女士。

  王会悟生于1898年,籍贯浙江省桐乡市,而在王会悟女士的老家现今有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乌镇旅游景区。

  1898年我国发生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戊戌变法,虽时间短暂但却是一次资产阶级变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更是一次近代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伟大运动。

  王会悟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其父亲一生致力于追求先进思想,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王会悟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王彦臣的先进思想,致使小时候的王会悟思想就较为开明。

  因其思想开明所以王会悟能够在私塾中和同龄的男孩一起读书,要知道在之前的社会,女子想要读书是极其不容易的一件事。

  因此前曾是晚清秀才所以王彦成之前在桐乡乌镇老家以教书为业,王彦臣认真教学的态度赢得了广大同乡的认可,在其所办的私塾中学生一度达到了五十人左右。

  1911年王彦臣因受冤枉被流放到关外,后来得以恢复名誉。但在关外饱受折磨最后大病不起,不久便离别人世。

  父亲去世后,王会悟一家的生活便变的窘迫了起来,由于父亲王彦臣在老家开办的私塾颇有名气,所以王会悟能想到获得维持生活的方式便是子承父业,继续延续父亲所创办的私塾。

  刚开始接过父亲的私塾时,十里八方还是有很多父母不敢让自己的子女到王会悟所办的私塾中上学,但王会悟思想开放,做事认真,她在私塾课堂上设立了试听课并且在大街上发布传单邀请各位家长去听试听课。

  后来陆陆续续的学生都来到了王会悟的私塾中上学,所在学生人数顶峰时期达到了一百人,比之前父亲在世时学生多了将近一大半。

  由于王会悟教学模式新颖,思想先进再加上百姓一致好评,最后桐乡县教育局对王会悟的私塾予以奖励。

  世事难料,好久不长,由于王会悟在课堂上宣扬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在生活上她鼓励学生剪掉辫子,提倡废除对于女性不平等的裹脚陋习这使得乡里的保守派对王会悟产生了剧烈的不满情绪。

  保守派联合起来施加压力给县教育局,最后保守派三番五次的扰乱致使私塾学生不断减少,最后导致其关门。

  1913年,王会悟在老家浙江女子学校读书,1914年夏天因家庭条件拮据,王会悟没有继续留在师范学校读书,而是返回了乌镇老家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由于当时社会人们对于女子的歧视比较严重,就连工资也都对王会悟区别对待,自己的工资要远远低于男性教师,这种行为致使王会悟心中决定想要前往外地继续上学的想法。

  也就是在1916年王会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她遇到了著名文学家茅盾的堂妹沈明霞,后者在知道王会悟想要继续上学的想法后便托人介绍王会悟到湖州美国人所办的学校继续求学。

  因其学校是洋人所创办,各种优秀资源,各种条件都是最好的,并且也有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这里王会悟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思想。

  其中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尤其深受王会悟的喜欢,对杂志中女性解放这一观点更是情有独钟。

  最后王会悟在每次读完《新青年杂志》有新的感受后,便把感受写在信上寄给了陈独秀,并且在信中提到:自己决心一生要致力于为妇女解放思想的革命中,并且做好了战斗准备!

  陈独秀后来给王会悟回信讲到:看来我们创办的杂志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且这个意义也是重大的,但使我没有想到的是杂志居然能够传播到洋人所创办的学校中。

  《新青年杂志》为王会悟在人生道路上点燃了一颗明灯,这颗明灯指引着王会悟以后的前进方向,并且这颗明灯亘古不灭,在后来的日子里就像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样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

  受到《新青年杂志》的影响,王会悟对于如何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有了明确的认识,在1919年结束了洋人学校的学习,离开学校的王会悟经人介绍后来到了上海,到达上海后经全国学生联合委员会介绍,王会悟认识了上海女界联合会领导人徐宗汉。

  起初王会悟做的是文书的工作,由于她开朗活泼的性格再加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很快便得到了徐宗汉的赏识。

  第二年由于工作原因王会悟有了与陈独秀见面的机会,每次见面王会悟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一样疯狂学习着陈独秀《新青年杂志》的先进思想。

  由于工作原因王会悟可以经常出入陈独秀的住所,在这里王会悟遇到了她一生中的挚爱李达。

  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0年李达从日本留学归来,回国后开始和陈独秀等人为创办中国做前期准备工作。

  也就是在这时王会悟得以和李达认识,王会悟欣赏李达这位留学海归的谦和有礼并且对于信仰坚定的信念,同时李达也欣赏这位才华出众思想先进的妙龄女子,两人逐渐情投意合随后开始恋爱。

  由于李达是湖南永州人,王会悟是浙江嘉兴人,二人语言不通导致交流不顺,随后二人把各自的心意和想法用笔墨写在纸上互相交换阅读。

  戊戌变法的先进文化思想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而优秀文学作品《新青年杂志》给广大青年对于探索世界寻求真理提供了一条光明之路。

  而最普普通通的文字又能让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彼此相爱,文化,文学,文字的魅力如果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那可真是如一盘盘珍贵的佳肴一杯杯名贵的美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中,使人流连忘返。

  经过一年紧密的筹备工作,1921年7月,我党第一次代表会议在上海悄然召开。

  李达作为中共一大会议的筹备者,在筹备工作开始后李达遇到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由于会议是第一次召开,大家都没有十足的经验,但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会议的能否成功召开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会议地点选在哪里也是一个万分重要的关键。

  各位代表都是远道而来并且还是分批次到达,目标过多居住地选不好会存在提前暴露的危险,但居住地又不能离会议地点过远,这不利于代表们休息。

  以上两点是本次会议能否成功召开的关键,必须寻找一个既安全又不易暴露的会议地和居住地。

  这两项工作困扰了李达许久,但王会悟在知道李达的困扰后,主动提出把这两项关键的工作交给自己。

  最后王会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交际能力把会议地点定在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这个地方是李汉俊哥哥的住所,而他哥哥在上海有五次住所,把会议地点定在这里可以起到一个鱼目混珠的效果。

  另外代表住所则定在了博文女校,学校距离李汉俊哥哥的住所仅有200米并且女校现在是放假状态,博文女校既离会议地距离近又能起到掩饰作用。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会议在深夜召开,但召开后不久便有一名乔装打扮的特务闯进家里打探消息。

  这时各位代表都感到了危险的信号,所以提议改变会议地点,大家商量过后建议会议改定在一处小的城市召开。

  最后王会悟提出:我老家在浙江嘉兴,而嘉兴有一处湖叫南湖,南湖上有游船,可以在行驶的游船上召开会议。

  而在红船会议召开时,王会悟则在船头担任会议的“哨兵”,这一身份是光荣的,是神圣的,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会议在上海王会悟家中召开,此时的王会悟已经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与上次在红船一样此次会议王会悟则是继续担任会议的“哨兵”。

  1927年由于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王会悟一家遭到了蒋介石反动派的追杀,王会悟带着幼小的孩子们躲到了上海一处破败的教堂中逃生,而此时的王会悟已然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她的革命意志仍然坚如磐石,始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躲避逮捕,带着三个孩子躲在了破败的教堂,王会悟不仅是党的一名战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一刻环境之艰苦,母亲这一身份则更加坚韧。

  1933年王会悟一家搬到了北京居住,在此后一段时间一家人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但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北京沦陷。

  随后王会悟一家又遭到了侵华日军的围捕,日本宪兵在逮捕李达的时候把王会悟抓进了日本宪兵队,在宪兵队王会悟遭到了严刑拷打,后经我党营救但仍处在被监视中。

  1938年王会悟为躲避监视,全家逃到了贵阳,在逃到贵阳后不久,大女儿李心田便病逝,遭遇女儿的去世,王会悟虽心中疼痛,但对于革命事业依然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之后不久,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

  毛主席考虑到人民对于和平的愿望在1945年8月28日前往了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

  当毛主席在观看本次接见名单的时候注意到了名单中的一个人,而这个人便是王会悟。

  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王会悟带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二人刚一见面便激动的聊起多年前的事情。

  1922年8月湖南自修大学成立,毛主席建议李达主持学校工作,不久,王会悟跟随李达来到了湖南大学,毛主席见到王会悟后夸奖她说:“你是一个有魄力的女人,敢把一大会议定在南湖红船上开。”

  而后来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说道:“将来我们不会缺水,因为我们一定会有自来水。”

  时间匆匆而过,两人在办公室聊了很久,离别之际,王会悟细细叮嘱着毛主席注意安全,一切小心。

  1946年王会悟回到了离别几十年的乌镇老家,一直以来逃亡生活中的不安在这一刻感到了无比的踏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工作。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享年 95 岁。

  王会悟是红船守卫,一大“哨兵”,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作为从小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在追寻中国梦的征程上万千中华儿女皆是红船守卫,皆是中国哨兵!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文物古迹最多的20个区县有你的家乡吗?

下一篇:历史首次!重庆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网友:实至名归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