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为什么是重庆 (一)

2023-04-13 15:51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我对重庆和重庆人素有好感,始至大学时代。我们那一级同学主要来自云贵川,当然,以四川各地市州居多,其中重庆籍同学占了相当比例,印象中和成都同学不相上下。不过那时候重庆还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还不属于外省籍考生。我认识了不少从七八级到八一级的重庆同学,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耿直。

  所谓耿直,即热情豪爽,开朗外向,崇尚义气,乐于助人。重庆崽儿乡土观念很重,爱交朋友,喜欢抱团打堆,但对外地人并不排斥。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性格恰好和重庆人形成鲜明的对照,比较内向谨慎,精明世故,不喜欢拉帮结伙,隐隐有一点大城市人的孤傲感。重庆人比较冲动,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而成都人口齿伶俐,能言善辩,骂人不带脏字,让重庆人吃了不少哑巴亏。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学校里每次大规模的群殴,始作俑者和冲锋陷阵的基本上都是重庆人,而成都人是旁观者、评论者或被动裹挟参与者。总体而言,重庆人性格比较火爆,成都人性格偏于阴柔。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重庆同学和成都同学在事业上不分轩轾,很难评价哪一种性格孰优孰劣。

  在成都呆了三十多年了,成都不再是以前的成都,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成都的文化、成都人的性格也在不断变化中。但大学时期最早形成的印象,让我在为大成都骄傲的同时,在内心很难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于成都人——熟悉成都的掌故,热爱成都的美食,享受成都的闲适,但和地地道道的老成都少有交集。说一口四川话,南北混杂,既不是成都话,也不是家乡话。我的朋友圈里,真正的成都人不多,重庆人不少。在知心朋友中,成都人更少,除了中学时代的毛根朋友,重庆人占的比例相当高。

  几百年以来,成都和重庆同属四川,语言、饮食、服饰和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因此常以“巴山蜀水”代称四川。既然有“巴蜀”之谓,那得追忆一下我们共同的祖先:巴人和蜀人。

  巴国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在周武王伐纣时有功,被封为子国。因首领为巴子,故称巴子国,简称巴国,存世约800年。先秦时期巴国位处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渝中区。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囊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东南、湖南西北、湖北西南、陕西南、贵州北等地。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南下伐蜀灭蜀国,同年灭巴国,设置巴都,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此后或直属于中原王朝,或为蜀国的一部分,再未建立单独的地方政权。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成为古代蜀人。

  古蜀国由蜀部鱼凫氏建立第一个王朝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蜀王杜芦(开明氏)等十三位君王,存世七百二十九年。五代十六国由谯纵建立西蜀(公元405年-413年),也称后蜀、谯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此后又有前蜀(和谯纵的西蜀并无前后传承关系),为原唐忠武军将领王建所立,大顺二年(891年) 建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渝州(今重庆),历二主,共三十五年。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年~934年)为西川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应顺元年 (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年)继位。后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含渝州)、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社会安定,几无战争,经济繁荣,文明昌盛,“芙蓉城”“锦官城”即为其鼎盛时期的写照。此后北宋初期茶农王小波建立的李蜀,南宋吴曦建立的吴蜀,以及明朝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开藩成都府所建蜀国,或昙花一现,或为藩属,在历史上基本没有影响。

  由此可见,巴国仅在战国中期之前存在过数百年的时间,此后秦朝、东西晋、五代十六国、前后唐、五代十国以降,均在蜀国治下,巴蜀一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刘湘统一全川,自立为王;杨森镇守重庆,输诚于南京政府,但形式上四川省仍为一个整体。抗战期间,重庆作为陪都,是国民政府领导全国抗战的中枢。解放后成立六大行政区,重庆为西南大区首府,西南军政委员会、、贺龙驻节于此。1952年8月,恢复四川省,重庆仍为直辖市。1954年6月,西南大区撤销后重庆改为四川省辖市。

  尽管两千年重庆都是四川的一部分,但近代重庆市从民国陪都、西南大区首府、中央直辖市降格为四川省辖市,重庆人心理落差极大,几十年耿耿于怀。重庆是老牌的工业城市,抗战时期是重要的军工基地,三线建设后又内迁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军工企业,对四川省经济的贡献首屈一指。再加上重庆位于长江之滨,是水路出川的重要通道和商业贸易的最大码头,清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后重庆即开为商埠并成立海关,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对外开放较早的口岸,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早,洋化程度较深。如军阀杨森主政重庆时,就依照西方模式,大搞城市改造,修了不少中西混搭的建筑。1954年以后,重庆成为四川省的一个市,知名度却高于成都,譬如说八十年代还有外地人问:华西医科大学是在重庆吗?的确,以上海第二医学院内迁为基础成立的重庆医学院,很长一段时间比卫生部直属的四川医学院、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名气还要大。四川总体上是一个农业大省,而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交通便利,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商贸发达,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重工业却不如重庆。但是,在建国后几十年里,政治地位决定一切,成都是省府,这就是最大的优势,自然拥有最多、最好的资源。中央的、省上的,所有的政策向成都倾斜,在城市建设、民生水准、文化教育……诸多方面,成都一步一步超越了重庆。当成都建成宽敞笔直四车道的人民南路时,重庆人还在爬坡上坎,蜗居在小小的吊脚楼。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到重庆,看到长江两岸密密麻麻的吊脚楼,讶异于在重庆这样大的城市,一般百姓居住条件如此拥挤和简陋,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一批老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不堪。成都之于重庆,犹如上海之于北京,青岛之于济南,这种经济和政治地位倒挂的现象,在官本位的中国屡见不鲜。

  我倒是很有兴趣把北京-上海和成都-重庆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比较。上海曾经是、现在也是远东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是中国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最早和西方现代文明接轨,是中国事实上的“经济首都”。建国以后,上海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大部分税收,还向落后地区输出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小时候,所有带有“上海制造”标记的商品,都是质量的保证,是洋盘的标记,飞鸽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的确良衬衣……是留在多少代人童年记忆中美好的回忆。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如今称帝都,是权力的象征,中国的心脏,十大建设让破落的北方古城焕然一新,宽阔的长安街和广场让十里外滩相形见绌,更让蜗居在螺蛳壳里的上海人愤愤不平。直到今天,所有想从政的、想出名的……仍然对北京情有独钟, “北漂” 再艰苦,也不会让他们放弃出人头地的梦想。毕竟,北京的资源太多了,平台太大了,据说大街上随便扔一块砖头,砸中的起码是个处级干部。一个处级干部,在北京“嘛都不是”,在地方上,可能就是位高权重的大员。上海人很郁闷,想不通,上海凭什么源源不断地向北京输血,让北京人个个油光水滑且充满了优越感?

  上海和北京,一南一北,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两极,恰如重庆和成都,雄踞川西北和川东南。在昔日的四川,成都的政治地位相当于北京,而成都人的性格类似上海人,重庆的经济地位相当于上海,但重庆人的性格偏近于北方人。传统的上海人温文尔雅、不温不火,精于算计、心机很重,以至于有人哀叹上海出不了“真正的男人”;北京人性格豪放、粗犷,爱吹牛、爱折腾,不怕有事,就怕事不大。上海人可以出杜月笙这样的穿长衫的黑社会,但绝出不了王朔那样的痞子、冯小刚那样的老炮。政治、经济、民风,在南北之间,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成都和重庆之间是如此的不同,真的值得好好玩味、体会。

  易中天在《北京人和上海人为何互相瞧不起》一文中,对北京人和上海人有一段非常出彩的评论: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关系有点微妙。上海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他们几乎看不起所有的外地人,唯独不敢小看北京人。北京人则是比较宽厚的。他们并不特别看不起外地人,却偏偏看不起上海人,以至于一个上海人在北京得到的最高评价,竟然是“你不像个上海人”。在易中天眼中。北京、上海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可爱之处。北京人最可贵的是他们的贵族精神,不过在有些北京人却堕落成了“遗老遗少”和“痞子文化”。而上海人最可贵的,并非他们津津乐道的雅致,也不是绅士风度,而是理性精神。上海人的理性属于一种“实用理性”,适合于养育商人、科学家,但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泛实用化,如待人接物、交朋友,则理性就变成了一种算计,这也正是上海人颇遭物议之初。

  重庆人性格强悍,有巴人的遗风,成都人安逸闲淡,可能受前后蜀国歌舞升平、风流蕴藉的熏陶,但这只是解释成渝两地人民性格差异的一个理由,甚至只是一种误会。巴国覆灭于两千多年前,而四川经过金元、元明、明清的大动乱,特别是明末清初张献忠的大屠杀,一片萧索,十室九空。据统计,清朝初年残存的四川人只剩下四五万人。今天的重庆人早已不是巴人的后裔,而一千个四川人也未必找得出一个正宗的蜀人血统。无论是四川人还是重庆人,他们共同的先辈都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是“湖广填四川”的后代。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载“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各省所占比例,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成都有首《竹枝词》:“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显无十世老成都”。在湖广填四川的移动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湖北麻城移民。湖北麻城从元代至清前期,进入四川落业的人最多,主要因三大有利条件:一是麻城离重庆不远;二是麻城移民历史悠久;三是张献忠部下不少是麻城人,张献忠大西国覆灭后,有一部分人隐姓埋名留在四川。湖广的移民们,携家带口,沿着长江水道,翻越崇山峻岭,首先来到重庆地区,一部分定居下来,其他的继续深入四川腹地,在沃土千里的成都平原开枝散叶。现代四川人,四川的麻辣口味,四川的火锅,川剧,川菜,迥异于南方语系的四川话……并非来自上古,而是近代以来不同地区人民相互交流学习融合的产物,四川人如此,重庆人也莫不如此。

  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血脉,穿着相同的衣服,吃着相同的饮食,听着相同的戏曲,重庆人和成都人应该心无芥蒂、亲密无间吧?其实不然。重庆人也有与上海人相似的不满,感觉到被掠夺、被剥削、被歧视,当然,他们还不至于对所有四川人不满,而是把仇视的目光对准了成都人。北京-上海和成都-重庆在政治地位和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差相仿佛,而人的性格、民风民俗却正好颠倒过来。重庆人对成都人始终不大看得起,不大看得惯。重庆人每每提及成都人,都语带不屑,最常用的一个词是:假!再多说一个字:假打!再多说一个词:假吧意思。记得多年前到重庆,出租车司机先问我是不是成都人,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司机说:我最讨厌成都人了,问个路嘛你龟儿直接说嘛,非要说个抵拢倒拐,假得很!

  足球是和平时期展示武力的最佳方式,重庆人总是用这种方式尽情宣泄对四川、对成都的不满。七十年代成都足球队和重庆足球队在大田湾体育场比赛,球迷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至今还有老一辈的球迷津津乐道。此后所谓“川渝情仇”愈演愈烈,八十年代全国足球甲级联赛,每一次四川全兴队对阵重庆力帆队,都打得腥风血雨、天昏地暗,场上队员动作粗暴杀红了眼,场下球迷山呼海啸打成一锅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全兴队的主帅余东风、主力大将马明宇、姚夏本就是如假包换的重庆崽儿。近日网上一篇拉仇恨的博文《成都铁路局“谋害”重庆》,短时间引来上百万的关注,一时间群情激愤。

  2018年8月31日新华社点名批评重庆西站:“这么大气的高铁站,打车这么难,高铁白快了”。重庆网友不反省重庆市在市内交通配套上有什么问题,而是把一切归咎于成都铁路局的蓄意破坏,列举了成都铁路局“十一宗罪”,文中不乏“故意违反国家规定”、“ 随意停驶”、“ 为保成都乱作为” 、“视若无睹”、 “马马虎虎“、” 阳奉阴违”、 “拒不配合重庆地方政府“、“ 严重腐败不作为”、“ 故意留技术缺陷”、“扭曲心态”“ 处处为难”、 ”丧心病狂”等激愤之辞。

  打造西安、成都、重庆“金三角”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成渝之间高铁建设最早、班次最多,重庆高铁站的数量和规模绝不次于成都,重庆网友视而不见,其实他们最在意的是,堂堂直辖市,铁路局竟然是成都铁路局下属公司。重庆网友斥责: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什么鬼“?。这个“鬼”,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的18个集团公司之一,辖川、渝、黔及云南部分线路,就像当年整个西南只有一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成都。中铁成都局并不是四川企业,不受四川省管辖,这次成都铁路局真的属于躺枪了。重庆网友疾呼:愿成都铁路局,关心重庆,放过重庆。愿未来一天,“重庆铁路局”归来。重庆铁路局是否独立,中央政府和中铁总局说了算,重庆人和成都人说了不算。不过此文折射出的部分重庆人的误解之深、隔阂之深,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其实当年在四川,重庆并非“后妈的孩子”,毕竟重庆在1983年后就是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城市。四川乃至国内最好的几所大学,除了前文提及的重庆医学院,还有西南政法学院(据称毕业生占据中国司法半壁江山)、西南师范学院(我母亲的母校)、四川美术学院。以前在、现在还在重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涌现出周春芽、何多苓、罗中立、高小华、张晓刚等一大批新生代画家、以“川美”引领中国美术潮流的四川美术学院,至今也没有改成“重庆美术学院”。成都人对重庆人其实也不无好感,甚至有某种羡慕。大学时班上有一位重庆女同学,穿着打扮非常新潮、前卫,让一帮男生流了不少涎口水,结果被一位地道的成都同学捷足先登——此同学乃省上某一重要部门领导的公子也。成都位于四川西北,重庆位于东南,分为两极,虹吸着周围的人才、资金、资源,又把巨大的热量辐射到周边地区,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越往川东走,越靠近重庆,气候越炎热,饮食的味道越重、越辣,当地方言的重庆味道也越来越重。

  随着成渝高速、成渝高铁的开通,两地之间人民的来往交流越来越方便、越频繁。我所认识的许多功成名就的重庆人,其实都是大学毕业后到重庆工作的四川人;我也认识许多重庆人,到四川工作、定居,甚至住在成都,工作在重庆。等到高铁提速到300公里以上后,成渝之间一个小时即可抵达,空间早已不再是一个距离,成渝经济圈的融合也指日可待。但是重庆人和成都人的心理距离却不是高铁可以拉近的。

  重庆人对四川和成都由来已久的不满,来自于曾经存在又自我强化的屈辱感,也源于他们对昔日荣耀的追忆和自我身份的失落。历史上重庆曾经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玠始筑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兵临钓鱼城,却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不能越雷池半步,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中,伤重不治。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是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更不要说,八年抗战,重庆作为战时首都——陪都,中国国民政府、中国抗日武装和远东反法西斯战线最高统帅部所在地,容纳了众多的政府机关和军事部门,接纳了数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在崇山峻岭中建立了无数的兵工厂,是中国抗战到底的象征,当时的中国政府因之在国际上被称为“重庆政府”,抗日部队(主要是以黄埔生为骨干的中央军)也被称为“重庆军”。重庆人民也为国家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1938年2月开始,日本人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无差别轰炸,共计发动213次轰炸,出动飞机9000余架次,投下炸弹20000枚以上,死于大轰炸的重庆市民数万人,17000所房屋沦为废墟,特别是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上万人因日机轰炸而躲进防空洞,最终数千人窒息身亡。重庆大轰炸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1944年5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副总统华莱士赴重庆向蒋介石赠送亲笔信,代表美国人民表达对山城人民在大轰炸中的顽强精神的钦佩。抗战胜利后,1946年10月31日,在几次毁于战火又几次修复的“精神堡垒”原址,“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开工,可惜的是这个碑1949年后被改名为“重庆解放纪念碑”。“抗战胜利纪功碑”代表了惨烈的八年抗战,是一个民族永远不该忘却的记忆,今天很多重庆人只知道有一个地方叫“解放碑”,却不知道它蕴含的历史变迁,实在让人痛心。

  抗蒙之战和抗日战争使重庆享有了国际性的知名度,1939年重庆第一次成为中央直辖市 ,1937年成为中国战时首都。1949年中共建国后第二次成为中央直辖市,为西南大区首府。1995年脱离四川管辖,1997年经全国人大批准,重庆市第三次成为直辖市。脱离四川独立建市,随后再次升格为中央直辖市,与京津沪齐肩,把成都甩了好几条街,重庆人憋了几十年的一口气终于吐出来了。重庆人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不再是四川人而是重庆人,语言不再是四川话而是“西南官话”。重庆市政府大力弘扬“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尽量和四川文化、巴蜀文化拉开距离。可惜,搞得热热闹闹的巴渝文化,其代表仍然是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大多数还是脱不了一个“川”字。更让人郁闷的是,重庆直辖了,好像知名度并没有跟上去,不要说和老牌的京津沪相比,与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苏州相比,名气也差了一大截。本地重工业难以再振雄风,而划归重庆的涪陵、万州等却是拖后腿的穷山恶水之地(涪陵、万州、达州,人称涪万达,与甘孜、阿坝、凉山齐名,均为原四川偏远落后地区)。本来想以西部老大的身份拍一拍成都人的肩膀:小老弟,别泄气。却猛然发现成都突然发力,在世博会之后搞起了“城市营销”,城市经济创新度和活力指数、各大金融机构和世界500强入住率、人均汽车保有量、双流机场客流量人居满意度和幸福感、城乡一体化、……有了这些指标,成都人大言不惭地自称“第四城”,自称西部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新引擎,这让面对广州、深圳都自愧不如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情何以堪!

  [作者简介】刘春涛,华西医科大学医七九级毕业,现为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呼吸医师分会会长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谢咏重庆起名简介~重庆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下一篇:这个地方可以0元看老重庆逝去吊脚楼都能在这里找到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