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会泽院采中西法式兼存古尚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其中
云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脉深远、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著名大学,是中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922年,在明清云南贡院原址始建云南大学前身东陆大学,至今已届百年之期。近百年来,在云南大学东陆园内,建成并保存了一批具有各个时期鲜明特色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纵贯中国西南边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研究和展示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和早期建筑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在云南大学的建筑群中,会泽院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2018年11月,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三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正式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泽院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文物构成为:会泽院、《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九十五级台阶及喷水池等。
会泽院主楼长77.58米,宽22.63米,高17米,为地上2层,局部3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镶于会泽院大厅内墙上。九十五级台阶位于会泽院大门外南向,台阶皆由青石铺成。在九十五级台阶的中段平台,装点了西式喷水池。
今天,进入云南大学正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九五台阶”,其寓意《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九十五级台阶不仅是进入校园的主要通道,也是升堂入室、接受高等教育的肇始象征,更是毕业生由此走向社会的历史见证。从东陆大学首届毕业生开始,近百年来历届毕业生都在此合影。沿着九十五级台阶拾级而上,台阶尽头,正是雄伟的会泽院。会泽院和九五台阶,已成为云大人的精神地标。
1922年7月,经时任云南省督军兼省长唐继尧首倡创办的私立东陆大学,最终选址于明清云南贡院。随后在筹建校舍时,确定了在贡院明远楼原址上兴建东陆大学本部会泽院。设计师为留法归来的建筑大师张邦翰。他提议“其建筑采中西法式,存古而不泥于古,尚新而不专于新”,既借鉴西洋建筑样式,仿照巴黎大学建筑特点,又传承中式建筑风格,保留中国传统元素。东陆大学筹备处采纳张邦翰的设计构思,于1923年4月20日举行东陆大学开学典礼和会泽院奠基典礼。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精心建设,1924年12月18日会泽院落成,并以唐继尧的别名“会泽唐公”之“会泽”命名。镶于会泽院大厅的《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记述了东陆大学建校始末和办学宗旨。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景泰四年(1453年)在昆明城内长春观旁所建的云南贡院规模过小,迁至现在南大学所在地。1922年12月8日,私立东陆大学在云南贡院原址宣告成立,贡院原来于乡试时用以瞭望稽查、整肃场规的中心建筑明远楼,将改建为东陆大学本部建筑会泽院,因而正如袁嘉谷在《滇绎》中所言“东陆大学就省会旧贡院而设。大学之始即贡院之终也”,标志着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进程发生了重要变迁,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应试教育彻底终结,中国西南边疆现代高等教育由此开端,并蓬勃发展。
在云南大学的办学历史中,会泽院曾是国内外学术名家、大师云集之地。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先后在会泽院执教,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极大提升了云南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据统计,有32位院士曾在会泽院授课,云南大学近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0余万高层次人才。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历任校长都长期在此办公,开创了云南大学基业初肇期、砥砺奋进期和辉煌发展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多次在会泽院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作出指示,为中国边疆的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云南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会泽院见证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东陆大学学生从会泽院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战期间,云南大学三次被日军飞机轰炸,会泽院两次中弹,但仍巍然屹立;1948年昆明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七一五”“反美扶日”爱国,学生据守会泽院与反动军警进行激烈斗争,将爱国推向了高潮。
会泽院坐北朝南,位于云南大学的中轴线上,在布局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对称式规划。正大门、九十五级台阶、会泽院、革命烈士纪念碑、至公堂、怀周楼共同构成云南大学建筑群的中轴线,会泽院则是核心和主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特点。
会泽院建筑立面为横五段、竖三段构图,底层为基座层,块石勒脚,以青石腰线与上部分隔,二层为拱形砖,外墙转角及门窗四周,均以细凿青石宽窄交替纹镶砌,建筑整体给人均衡感和庄重感。立面细节处的白色方形横纵交错的石砌装饰,在红色砖墙的底色映衬下,使立面更加灵活却不失凝重威严,彰显了大型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
“地处拱辰门之右,背负城墙,南临翠海,居高瞰下,势若踞虎。”重修贡院碑记所书,正是会泽院所处位置,突显了利用地形“依山就势”的选址理念。
建造会泽院所需石料、河沙、砖瓦、石灰等建材多取自昆明当地,地板所用柚木则由滇越铁路从越南运抵昆明,红毛泥(水泥)从外商洋行购进,选材用料均属上乘。工艺集传统建造与现代建造为一体。大楼正面4根巨型罗马圆柱矗立,柱顶为叶型浮雕。铁门装饰纹样华丽,尽显西式风情。进入会泽院大楼内部,中部设门厅楼梯,建筑内巧妙运用物理学之力、热、声、光诸原理,使室内空气对流,形成自然调节。楼之上下、室之内外,采光充溢,音响阔达,无需扩声吸音设备。
近百年来,云南大学精心保护、管理和使用会泽院,历经百年风雨,仍然巍然屹立。会泽院不仅是云南大学的重要历史建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代表性建筑。会泽院与其周围的云南明清贡院、风节亭、云南第一天文点、老校长故居、钟楼、映秋院、泽清堂、怀周楼、理科三馆等,共同构成了云南大学独具风格的建筑群。它们是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云大人的精神家园。
云南大学将倍加珍惜、爱护和利用好以会泽院为代表的这些中国建筑的精良之作,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拥怀近百年办学积淀的渊深学蕴,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磅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