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文化 茶马古道上的历史余音

2023-04-30 19:27分类: 云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长江的重要支流——乌江北源,沿着黔西北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日夜奔流,在途经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与赫章县平山镇交界处时,被易名为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七星河。

  七星河水流量长年富足稳定,奇特的地形地貌,演绎了沿河两岸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

  七星关名称的来源说法各异,一种说法是站在杨家湾镇七星村这面,遥望坐落在赫章县境内的七座山峰状如北斗七星逶迤而来,故名七星关。

  另一传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途经这里,面对滔滔河水和险要雄关,在此设坛祭拜七星,乞求上苍保佑其早日平定南方以图统一中原、恢复汉室,七星关故此得名。

  传说的真假已无从考证,但现实中的七座山峰如栩栩如生的七条苍龙,千百年来一直巍然屹立在赫章县境内,静穆地面对着日月星辰、面对着滔滔而去的七星河。

  七星关,贵州省三大名关之一,与胜境关、娄山关齐名;自古以来就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代从毕节经乌撒(今威宁)至云南,必须经过七星关。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颍川侯、征南将军傅友德率30万大军平定西南,在七星关一带与元军和芒部土司大战数月。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傅友德终于夺取七星关要隘,“城乌撒,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其后在此建关,并派驻重兵把守,同年修建七星关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曾在七星关修建“应星桥”,建桥摩崖碑记至今犹存。原称“应星桥”的“七星关桥”,历经竹索渡桥——铁索渡桥——木梁桥——石梁桥等多次变迁,仿佛就是一段历史的排列对比。

  在七星河岸边的岩石上,就留有众多的石刻,这就是著名的七星关摩崖。古驿道旁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多方:其一为“黔服雄关”四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0.5米见方;其二为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镌刻的“应星桥记”摩崖石刻,竖向楷书阴刻,共计633字,记七星关之地理位置、山川形胜、历史传说、地名起源等掌故及轶事。

  如今在七星村,仍然保存着一段长约2公里,宽1米至2米的古驿道。曲折的古驿道上尚存深深的马蹄印,诉说着一部人背马驮的历史。

  沿着古驿道一路上行,便是旧时的古城门,但古城门已在数次浩劫之中荡然无存。有史料佐证,现在的杨家湾镇七星村,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商贸集散地。

  如今,汹涌澎湃的七星河将把这片土地流淌成一片繁华的旅游热土,迎接四方游客的到来。

  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毕节七星关摩崖”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将包括17个文物景点的“茶马古道”贵州毕节段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七星村的七星关古驿道、七星关摩崖成为其中的两个文物景点。

  历史上的江西会馆,是明、清时期江西籍在外经商的人士等捐资在异地建立的机构,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的地方,多用于联络乡谊、感怀乡情、聚众演戏和救济同乡。位于金沙县清池镇的江西会馆,位列同期同地修建的四大会馆(其余三个会馆分别是四川会馆、湖北会馆、贵州会馆)之首,且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是当年清水塘(清池)盐茶文化遗存下来的保存最为完好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将清池江西会馆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贵州毕节段的17个文物景点之一。

  江西会馆是当年江西籍人士捐款修建的会所,因而名之。江西会馆于清乾隆年间开始选址修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四月,江西会馆被当地豪绅和官府一把火烧光。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江西会馆重新修建完成。现在大天井左右两边山墙里面镶嵌的石碑,清楚地记载着重建的史实。2011年年底,金沙县将其列为“五古”保护重点项目,进行全面修缮。

  江西会馆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鱼池、小桥、山门、戏楼、前殿、正殿、后殿,东西置两厢。围砌约4米至6米高的墙垣,为砖块构筑。内有终年积水的石井两口,有三幢阁楼。主体建筑之一“戏楼”,为九脊梁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高8.5米,四角起翘,筒瓦盖顶;角下檐板处浮雕龙兽等浅雕图案。三进殿宇均为硬山式木结构建筑,其门窗、斜撑、柁峰板上均刻有不同的花纹图案。东西厢也为硬山式木结构建筑。

  会馆的第一层是戏楼。大天井前面的戏楼下面有两眼井,左边为活水泉,水从地下渗出来;右边为滤水池,两井之间是特制的过滤层。天井两边为阁楼,天井是当年盐茶交易的场所,也是看戏的地方。

  会馆有三个大殿。均面阔三间,两边为耳房,通面阔7米,进深1间,穿斗式悬山青瓦顶。正殿通进深8.1米,前殿通进深12米,后殿通进深13.36米。

  前殿是集会和处理大事的地方,正殿、后殿均为硬山式木结构建筑,前殿上边的两根梁上还有修建时的文字记载。

  中殿是管事办公的地方,也是商量机密大事的场所。梯坎下的屋檐下摆放两口石水缸,平时注满水,放养鱼儿,作观景用,必要时作消防用水。

  后殿的阁楼高五层,登上顶楼,可以观赏壮丽的清池风光。阁楼上挂有一口铜钟,架着一个大鼓,遇到街上有火灾时,钟鼓齐鸣,声音洪亮,响彻数里之遥。

  陕西会馆位于七星关城区中华南路41号,它是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在毕节的盐帮客商筹资修建的,规模与大定瓢儿井的陕西会馆相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陕西会馆是供陕西商人聚集议事的地方。

  由于建筑特点突出,毕节市(今七星关区)人民政府于1983年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将陕西会馆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贵州毕节段的17个文物景点之一。

  陕西会馆与红色毕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0世纪30年代,人林青等创立“草原艺术研究社”,便是以陕西会馆为基地,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培养干部,为支援红军、动员毕节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场所便由毕节县糖业烟酒公司和饮食服务公司使用,开辟为毕节县第三国营旅社,这便是“三旅社”称谓的由来。

  毕节陕西会馆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876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由临街门面、戏楼、大殿、厢房、钟鼓楼等组成,四周有高达7米的青砖空斗风火山墙环绕保护。整个建筑形式规范、造型秀雅、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陕西会馆在我省现存的古建筑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011年9月,为更好地保存和展现毕节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毕节市文物局启动了对陕西会馆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修缮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按照“修旧如旧”的总体思路,对大殿和戏楼损坏木柱进行修补和加固。

  戏台楼口的“百子图”浮雕,人物镌刻最深处有3厘米,人物造型神情兼备,惟妙惟肖,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毕节木雕工艺的极高水平。在修缮过程中,能工巧匠们按照原样精雕细刻重现了“百子图”昔日的风采,而旧“百子图”将作为文物收存。

  修缮过程中,陕西会馆又有了新发现:大殿在天花顶上重现藻井,在戏台楼口上檐约80厘米的木枋上,除去上面覆盖的石灰,露出了呈曲线形的两层木雕,这些木雕已被石灰掩盖数十年,拂去尘埃,其花卉图案、戏曲人物图像栩栩如生,堪称木雕经典。依原貌修缮后的陕西会馆,其戏楼和大殿似乎还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热闹与喧嚣,里面的钟鼓楼居高临下,过去每到打更时刻,伴随着午夜更夫的敲打,钟声响彻毕节全城,从陕西会馆里传出来的钟声也一度成为毕节城区居民判断时间的标准。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诠释云南之美历史渊源 《生物多样性云南史料辑校》新书问世

下一篇:云南是南方还是北方 云南属于南方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