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祥云:青铜文化历史悠久 洱海卫城古韵依然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设二十四个县,祥云地区为其中之一,名为“云南县”, 这就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
明代,朝廷将云南县治所由云南驿迁往今天的祥云县城。1918年,为了避免省县同名,云南县遂更名为祥云县。
祥云县出土的“大波那铜棺”,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唯一一具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的铜棺文物。
大波那铜棺长达2米,宽0.62米,顶高0.64米,重达257千克。两侧铸满云雷蛇纹,首尾则描绘着二虎噬猪的画面,四周布有鹰、燕等动物图形,造型古朴,纹饰生动。
考古人员通过碳十四年代测定,认为大波那铜棺的铸造年代在距今2425年前后的战国时期。
借助现代化钻探技术,考古团队在距大波那铜棺墓不远的地方,先后共清理出25座墓葬,其中有6座大型墓葬,出土文物合计280多件。这次考古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座明初修建的古城,曾是中央王朝卫戍云南的战略要地,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洱海卫城。
洱海卫城建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整座古城的建设,遵循明制,城门建有城楼,城楼为二层重檐式歇山顶木结构建筑。
古城的中央区域,坐落着古老的钟鼓楼,是四条城门主街的交汇点,也是这座古城的地标。
滇缅公路,是二战期间中国战区最重要的战略生命线月,为防日军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开始修筑一条由昆明出发连接缅甸的交通大动脉。因战事紧迫,全程将近1000千米的生命大通道必须要在一年之内完成施工。
1938年8月,经过云南民众长达九个月不间断的施工,滇缅公路中国段全线万个。
抗日战争爆发后,祥云民众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大量的人力扩建、抢修云南驿机场跑道,为空中抗战做准备。
从1942年起,执行驼峰航线补给运输任务的盟军空军,以及美国援华飞行大队——飞虎队陆续驻守云南驿机场,执行抗战任务,云南驿机场也成为“驼峰航线”的重要中转站。
抗战时期的云南驿,是中国飞行员的“摇篮”。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航校内迁至云南,在云南驿成立了初级班,先后培训三期学员约300人。
“出彩工程”是祥云人为脱贫攻坚打造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项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祥云的“出彩工程”通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家乡的璀璨文化,获取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文化扶贫,非遗助推”。
经过多年努力,祥云当地政府还建立起番茄、甜椒等一大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祥云还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加工出口基地,大大促进了祥云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祥云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拥有了更便捷的运输网络,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祥云的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