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文化名家孙鸿雁:云南山水尽收瓶中方寸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96年,20出头的孙鸿雁只身从故乡山东来到云南,闯荡的“本钱”,除了借来的几百块钱外,就是从鲁派内画大师张广庆那学到的一身内画手艺。
26年过去了,孙鸿雁让内画在云南扎下了根,她以云南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及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创作的核心元素,创立了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滇派”内画艺术。凭借出色的技艺,孙鸿雁先后被授予“中国内画艺术大师”“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
内画最早出现于清代,起初是一门画鼻烟壶的技艺,以特制的细笔,伸入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内反向作画。现代内画技艺有京、冀、鲁、粤、秦等流派。
“最初从电视上看到内画技艺,很好奇。”方寸之间挥洒的魅力,一下就吸引了孙鸿雁。从好奇到着迷,最终在15岁那年,拜入鲁派内画大师张广庆门下,一头扎进了内画世界。
然而,到云南的一次旅游,改变了孙鸿雁的人生轨迹。“我对云南很痴迷,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是内画创作的宝库。”孙鸿雁认定。没多想,她收拾行囊便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云南。面对经济上的拮据,孙鸿雁倒很坦然,但内画遭受的冷落和排斥却让她没少偷偷抹泪,“很多人不认可,说这不是云南土生土长的技艺。”孙鸿雁笑称自己“很倔”,“想做的事,10头牛也拉不回来。”凭着这股倔劲,她将云南元素引入内画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滇派内画,并在2012年成功申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填补了云南工艺美术的空白。
“滇派内画之‘滇’所在,源于在滇取材、融滇之景,外化西南山水风光于方寸晶瓶,内化云南意蕴于细竹笔尖。滇派内画的出现,丰富了云南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孙鸿雁介绍,滇派作品均以云南风土人情及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创作元素,为收集创作素材,孙鸿雁跑遍了云南各地,从自然风光到历史文化,从花鸟鱼虫到民族风情,“云南元素”在她的笔尖静静流淌了20多年。
除了内容的“滇”味,作画工具还用云南特有的野生金竹取代了传统笔杆,极大地提升画笔的韧性与柔软度,增强了绘画的舒适感与美化度。运用云南本土的铁矿、铜矿等矿物颜料,使得颜料耐腐性强、色彩变化大、环保性能好,丰富了色彩的变化性和色彩的民族特色感。
孙鸿雁说,如果到自己画不动的那天,还不断有人在传承这门技艺,那会是自己最欣慰的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孙鸿雁表示,“滇派内画”要打破固有的艺术传承方式,不再以少数人的传承为依托,更不是只传承技艺,而是要德艺并重。“收徒授艺,人品是第一位的。”她说,所有徒弟都将得到她内画笔制作、内画技法以及原料调配等所有内画艺术的真传,“绝不藏一手”。长期以来,孙鸿雁以滇派内画艺术研发、人才培养、非遗传承为抓手,着力解决内画新品开发、技术创新和工艺攻关等难题,为宣传推广云南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
2014年,滇派内画传习馆开馆收徒,孙鸿雁对招收的徒弟全部免费传授技艺。在此之前,她创立的云南鸿雁内画艺术研究院和滇派内画艺术传习馆,早就开展了对滇派内画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但孙鸿雁的主阵地还是在高校。从2000年开始,她就先后被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聘为特聘专家、客座教授,并陆续开设内画选修课。多年来,孙鸿雁免费教授的徒弟和学生已经超过千人。(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