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重归版图——蒙元对云南的进取和开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两省,一开始并不属于中原王朝直辖的范围,因此,在汉朝时,也闹出了“汉与我孰大?”的夜郎自大的笑话,此后,西南地区被汉朝征服,正式开启了其直属于中原王朝的时代。
但唐朝时期,南诏崛起,并成为强大的地方民族政权,其与唐廷在云南地区和战拉锯数百年之久。宋朝时又有大理国,此时的西南,俨然独立王朝,直到元朝灭大理,才有把云南重归版图。此后,元朝统治者对云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进行治理和开发,并设置行省。元朝灭亡后,明朝又进取云南,在这两朝的治理之下,今日的云南才得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区域之一。
元灭大理的直接原因是打算以云南地区为基地迂回消灭南宋。1247年蒙古军队计划从四川出发,进攻大理国,但在四川被宋军阻击,未能成功。1252年9月,忽必烈从蒙古高原出发,率10万大军分东、中、西进攻大理。
其中东路军由蒙古大将也只烈率领,西路军则作为奇兵,由兀良合统帅,忽必烈则自领中军。经过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行军,蒙古军队绕开南宋布防的四川地区,途径川西高原抵达了大理国界的金沙江畔。对此,大理国王段兴智派丞相高泰祥和大将高通分别屯兵金沙江和会川,大战一触即发。
金沙江和会川两地的战争进展,并不十分有利于远道而来的蒙古军队,来自草原上的战士们对云南高原的环境感到不十分适应,蒙古军队中不断出现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甚至死亡的士兵。而大理军队则以逸待劳,打得十分顽强。
甚至为了强渡金沙江,蒙古军队杀羊做成羊皮筏子,即所谓“革囊”,昆明大观楼长联中“元跨革囊”就是在说这一史实。就在金沙江和会川两地战事陷入僵局之时,忽必烈部下的奇兵——西路军起了作用。西路军一路穿过人迹罕至的横断山脉,招降纳西族部落,从侧后威胁大理军,终于迫使大理军放弃一线阵地,高泰祥仓皇出逃,率部退守都城大理城。
大理城自南诏以来,就是云南地区第一大城,经过南诏、大理两朝数百年经营,城防非常坚固。更依靠苍山,山南北分设龙首、龙尾两关,可谓易守难攻。于是蒙古军采用了两面合击的战术,投入忽必烈中军和兀良合西路军全部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强攻,终于击破龙首关。1253年12月15日,大理城也被攻克,国王段兴智出逃。
此后,蒙古军队陆续俘获高泰祥、段兴智,在将高泰祥处斩后却对段兴智优遇有加,甚至任命其为世袭的大理总管,继续为蒙元管理云南地区。段氏也就此效忠元廷,他收拢部族,为蒙古军队先锋,在两年的时间内,配合兀良合讨平了云南境内不服蒙古的诸多部落,1254年,蒙古军队平定大理全境。
蒙古军队虽然占领了大理全境,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据历史记载,参战的士兵“五不存一”,战损率超过80%,因此蒙古不得不更多依靠段氏的力量,这也是亡了国的段氏继续在云南享有高位的原因。此后,蒙元以大理为基地,完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大迂回构想。
元朝正式建立后,忽必烈在云南设置行省,并派高官亲信前来治理,有元一代,治理云南的管理占到了《元史 列传》中记载的15%,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元廷统治者出身草原,不同于传统的中原王朝,对云南各少数民族采取了较为平等的态度,并册封了大批土司,因地制宜实施了很多自治策略,“因俗就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元廷还选派部分宗王,封到云南,进一步充实了当地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经济上,元廷首先开通了云南境内和勾连内地的多条驿道,方便交通,有持续进行了兴修水利和屯田的工程,在这些努力之下,元朝时云南的农业产量和经济实力较大理时期有了突破性的增长。文化上,元朝统治者在白族和彝族部分地区设置学校,传授儒家思想,中庆和大理两路设置了儒学提点司,有力的促进了儒家思想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就这样在马可波罗来到昆明时,他所见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蒙元对云南地区的进取和开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蒙古军队对大理的征服使得云南地区在割据500余年后重回中央控制,其后开发更是稳固了中央的统治,促进了云南和内地的联系,为云南作为中华民族核心区的一员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