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云南三大文化名人之——广南籍柯仲平

2023-04-23 23:29分类: 云南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柯仲平(1902—1964)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影响广泛的杰出诗人。他对中国新诗的民族化、群众化,对中国文艺的大众化作出过开创性的重要贡献,他在延安的一系列文艺活动得到主席的亲切关怀、热情鼓励和高度评价。他崇高的品德、豪放的性格和爽朗的笑声,他烈火般熊熊燃烧、瀑布般飞腾直泻、大河般汹涌澎湃的激情和洪钟惊雷般震天动地、撼人心魂的诗歌朗诵,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党为人民的忘我工作、艺术活动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且也值得后辈后人永远怀念和崇敬。

  他出生于云南省广南县,在家乡读完高小后考上昆明市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时曾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并组织参与了游行、示威、登台演讲、砸日本洋行等爱国学生的活动,17岁时就在学校创作并登台演出了线岁发表第一首短诗《白马与宝剑》,并与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学秘密成立了大同社,学习北京、上海传来的进步书刊。

  1924年,考入国立北平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10月24日,写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抒情诗《海夜歌声》,这一年,他22 岁。

  1925年,他认识了鲁迅先生,就常拿着诗稿到鲁迅家请教。据《鲁迅日记》载,从1925年6月5日到1926年2月23日,半年多的时间,他与鲁迅交往,就达八次之多。常常是交谈几句之后,柯仲平就拿出诗稿,嗓门又高又亮地大声朗诵起来,有时站到凳子上去朗诵,使鲁迅母亲周老太太担心“这个头发都吊在脸上的人”“怕要同大先生打起来”。朗诵完后,他跳下凳子,走到鲁迅跟前,恭敬地弯着腰:“先生,请指教。”每次听柯仲平“大声呐喊”之后,鲁迅都提意见,鼓励他,还把他《伟大是“能死”》等诗发表在自己主编的刊物《语丝》和《莽原》上。

  1928年冬,柯仲平以大革命时代为背景,创作了反映工农武装斗争的诗剧《风火山》,喊出了“被压迫的工农兵联合起来”“建立世界劳动政权”的呼声,诗剧出版三个月后就被查禁。

  1930年3月,经潘汉年、陈为人介绍,柯仲平加入中国,担任党的《红旗报》记者,后来又担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和上海总工会纠察部秘书。由于他的诗歌、剧本和论文“宣传赤化”,他在1926年8月、1929年冬天和1930年12月曾三次被捕,在监狱里经受了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还高声朗诵自己的诗《走上断头台》:“我是一个员!”“上刀山,下火海,也永远是一个员!”被组织和朋友们又一次千方百计营救出来后,他于1935年夏天到日本留学,在东京一家私人汽车学校学习,准备将来开坦克杀敌。在日本学习期间,他还同徐克、刘御等云南籍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理践社”,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柯仲平8月便秘密回到武汉,在董必武同志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由于特务的追捕,柯仲平于1937年11月来到延安。到了延安,柯仲平如鱼得水,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在主席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他出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副主任(主任是吴玉章),一方面很快成立了“战歌社”,自任社长,与诗人田间、林山、邵子南、高敏夫、史轮等共同发起延安街头诗运动,发表《街头诗运动宣言》,大力推动边区的诗歌创作大众化,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并很快组建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自任团长,请马健翎、张季纯任剧务主任,请刘白羽、柳青、方纪、草明等担任教员,迅速组织创作和演出工农兵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他本人,既写短小的抒情诗、街头诗,还写长篇叙事诗,仅在1938年,4月份推出一部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12月又完成了第二部长篇叙事诗《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前者被誉为“是陕甘宁边区最早出现的用诗的语言歌颂工农的长篇佳作”,后者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用长诗来表现工人斗争生活的作品”。两部长诗都用朴素、清新、平易、亲切的语言来抒写工农兵在抗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938年夏天,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边区印刷厂举办周末文艺晚会,柯仲平最后一个登台朗诵他的新作《边区自卫军》。他声若洪钟,热情奔放,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毛主席也坐在观众席上,听得很认真,同观众一起给他鼓掌。朗诵了一半,他感到时间太晚,便弯腰问前排的毛主席:“主席,我看算了,时间不早了。”主席回头看看后面还坐满了听众,便把手一挥说:“朗诵下去!”朗诵完后,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很好!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民歌风的。怎么样?稿子让我拿回去看看,可以吗?”柯仲平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当然可以,只是改得太乱,不好看。要么我重抄一遍再送来。”毛主席说:“不必了,先睹为快。”第二天,毛主席就派人把稿子送回来,只改了一个字,并在上面批了“此诗很好,赶快发表。”几个大字。中共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第41、42两期,破例连载了两千多行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1940年,柯仲平的《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第一章)》由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老诗人肖三说:“延安诗歌运动最初和最有力的发起人要算柯仲平同志,他是朗诵诗放头炮的呐喊人。”

  柯仲平不但在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普及和诗歌活动的组织方面在延安做了大量工作,起着引领带头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办和领导的边区民众剧团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创作和演出戏曲现代戏,在抗战八年中走遍边区190多个市镇乡村,演出达1475场,观众达260余万人次,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毛主席曾专门把他和马健翎等人请到枣园一叙,赞扬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坚持文艺和群众相结合,既是大众性的,又是艺术性的,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大众化的道路。”称他们是“边区文艺的先驱,走到哪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播到哪里。”林默涵在《柯仲平与民众剧团》(见1992年11月7日《文艺报》)中说,毛主席在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找来了许多位作家交谈,征求大家的意见,可见毛主席的思想、观点,是从群众中来的。经过综合、提炼、形成科学的理论,反过来又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革命实践。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柯仲平同志和民众剧团的艺术实践,也对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和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素材。”

  1949年7月,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柯仲平当选为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当时只有两位副主席,另一位是丁玲。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任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联主席、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主席等职,在做好组织领导工作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好诗,出版了《从延安到北京》等多部诗集。

  1962年12月,他花多年心血创作的歌颂陕北根据地和刘志丹的一部长诗却被康生之流诬陷为“反党长诗”,受到错误批判。

  1979年9月20日,陕西省委在西安举行柯仲平骨灰安放仪式,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对他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1985年元月五日,中国作协在北京召开“纪念著名诗人柯仲平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贺敬之、张光年等出席。在讲话中号召大家“要向柯仲平同志学习”,说他是“一个把一生献给中国革命事业的著名诗人,是一辈子和人民血肉相连、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文艺战士。”柯老的爱人王琳在台上朗读了因病未能出席的王震同志的一封信,说“柯仲平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员,是一位革命的大诗人,人民的大诗人”。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他是云南著名将领34岁遭暗杀不幸去世孙子如今成明星火遍全国

下一篇:《云南名人:中秋联谊会》潘柳毅演讲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