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传》:走进美丽湖泊的历史人文之旅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自古以来,湖泊滋养了大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灿烂的文明。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山水中国·湖泊系列丛书》首批3本《滇池传》《洱海传》《抚仙湖传》呈现了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明星湖泊之历史变迁、人文积淀以及生态现状。
该丛书自推出以来备受好评,荣获2022年第一季10大滇版好书推荐、第十届书香昆明·生物多样性十大好书等殊荣。
《山水中国·湖泊系列丛书》是首套为中国湖泊“作传”的出版物,列入云南省委宣传部滇版精品出版工程项目,于2021年10月面世,2022年7月第二次出版印刷。丛书第一辑共十册,展现云南“高原明珠”滇池、洱海、抚仙湖的三本图书《滇池传》《洱海传》《抚仙湖传》率先出版。丛书旨在记录湖泊历史变迁的进程,以文化史的方式解读湖泊自然和人文互动关系,讲述人与湖泊的故事,展示湖区的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内容。挖掘、显现湖泊独特的人文和自然魅力、文化构建的启示等。
三本书通过严谨的资料考证及田野调查,以翔实的史料、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笔,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这些湖泊的知识之窗,全面展现了“高原明珠”滇池、洱海、抚仙湖的深厚的人文历史,同时以大历史观的视角,以湖泊为中心,将关联的云南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
湖水涵虚混太清,仙人何代不知名。澄波滉漾青山落,遥汉昭回宝月明。自古以来,云南澄江抚仙湖就以优美的景色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赏游。
如果说湖泊是大地的眼睛,那么抚仙湖一定是大地的媚眼,这汪明眸中有太多的美丽神奇。如果说湖泊是大地的心灵,那么抚仙湖必然是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这是《抚仙湖传》作者——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陈波、原资深媒体人龚庆萍对于抚仙湖的深情赞美。
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淡水湖,这里有美不胜收的景色,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抚仙湖、在松软的沙滩晒太阳、吃一锅鲜美的铜锅鱼……抚仙湖是许多云南人特别是昆明人传统消夏的首选之地,那里留下了大家太多的美好回忆。抚仙湖有着5亿多年气候变化的证据,三百多万年湖泊演变的记忆,有着人类文明的火光,有着西南丝路上经商马帮的足音,有着滇国青铜的灿烂斑斓,有着汉习楼船的光荣梦想,有着唐标铁柱的风云突变,有着南诏通江达海的雄才伟略,有着宋挥玉斧下大理国崛起与没落的悲壮,有着元跨革囊的一统江湖,有着凤麓山下朗朗书声……
《山水中国·湖泊系列丛书》之《抚仙湖传》以抚仙湖的地理自然形成史、湖畔人类发展史为主线,以湖泊重大的变化、文化发展脉络、人类和湖泊互动的历史事件等来划分历史阶段,展示每一个阶段独特闪光的自然和人文事件、风情风物,讲好湖泊的故事。同时,也是对抚仙湖区域2000多年来历史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完整地呈现了抚仙湖的历史、挖掘出湖畔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故事。
这本书是以时间轴为主线,以历史长卷徐徐展开的方式来连接起抚仙湖畔的历史和故事。全书分为十六个章,分别为抚仙湖:万顷琉璃、一山观四湖、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云南的河姆渡、古滇国的腹地、南中大姓蜀汉辅臣、通海城路、抚仙湖边澄江府、孤山一片云、湖畔新财富故事等十六章48小节组成,约12万字。这些章节从湖泊的自然形成、地理特征,到新、旧石器时代、到古滇国、蜀汉、南诏、大理国、元、明、清、近代、当代、21世纪历史的脉络串起湖畔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美食美景。全书结构逻辑清晰,更易为读者接受、赏读。
虽然之前多次去过抚仙湖,但为了写《抚仙湖传》,陈波、龚庆萍在翻阅30多本书籍文献、100多万字论文资料外,又专程到抚仙湖进行了6次严谨的田野调查。他们考证俞元古城所在地,他们惊喜地发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在澄江办学时的旧址……他们对抚仙湖的历史以及与此相关的云南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尝试以大抚仙湖流域为对象,摒弃现有的行政区域限制,按照从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现在为止的时间轴,梳理抚仙湖的湖泊史和这一区域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向读者介绍这个熟悉而陌生的湖泊。
陈波与龚庆萍表示,当接到写抚仙湖湖泊史的任务,感觉对抚仙湖既熟悉又陌生,毕竟这片湖水与滇池隔山相邻,抚仙湖的禄充、尖山、铜锅鱼是昆明人夏天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真正细究起抚仙湖的历史和故事,发现对它却知之甚少。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阅读了30本书籍文献、100多万字论文、资料,6次田野调查,走近这个高原的湖泊,抽丝剥茧地了解它的历史,才发现抚仙湖是如此厚重,在300万年的岁月中,积淀下了丰富的自然史、人类发展史、人文历史,成就了抚仙湖独特的湖泊史。他们沿着历史的细节一点一点梳理、破译和回溯这个湖泊的历史,才发现它竟然承载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故事。
陈波与龚庆萍在写作中非常注重历史文化性与可读性的融合,以大历史观为脉络,以优美的文笔向读者讲述抚仙湖的故事,两位作者表示,湖泊滋养了人类,孕育了人类文明。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中让湖泊的绿水青山保持?如何让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的干预?敬畏自然、敬畏历史,是此书最想传达的价值。
认识湖泊文明不仅是对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有重要价值,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基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的“湖泊革命”为抚仙湖的保护带来了机遇,抚仙湖不仅有美丽的湖景,还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让我们走进抚仙湖神秘而多彩的历史,用一个湖泊的传记,回望抚仙湖的厚重历史,在生态文明的基点上思考湖泊与人类未来的命运。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永康表示,读完大著,余韵在心。以抚仙湖这一生态范畴立传实属不易,书中对抚仙湖的自然分布、历史沿革、文人唱咏、考古发掘、当代宣传等方面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看得出来这是在十分详尽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之后才能呈现的成果。书中以历史脉络为暗线,抛开刻板的讲述,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幽默诙谐的选题吸引读者,比如澄江化石的宣传标语、承继有序的地方戏曲等等,都能使读者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山水中国·湖泊系列丛书》是首套为中国湖泊“作传”的出版物,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第一辑共十册,《滇池传》《洱海传》《抚仙湖传》于2021年10月率先出版。丛书旨在记录湖泊历史变迁的进程,以文化史的方式解读某一湖泊自然和人文互动关系,讲述人与湖泊的故事,展示湖区的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内容。荣获2022年第一季10大滇版好书推荐、第十届书香昆明·生物多样性十大好书等殊荣。丛书已上线销售,可通过淘宝、京东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