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始发现云南好景时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冬至后的第108天,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
四月,我们迎来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清明节,既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外出踏青、寻古访今的大好时光,也正因为二者相融,让四月兼具了自然和人文内涵。
云南,既有三江并流的宏大地理格局,又有深藏于岩石之中的寒武纪生命密码。自古以来这里能够孕育伟大的生命,能够容纳更多的奇人异事,能够书写更多的传奇篇章。作为自然、人文风光及历史文化交融的地域,彩云之南有着太多太多的丰富内涵等待大家去寻访,进入云南就意味着“发现”。
在云南大地上,一个神秘的古国——滇国,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两汉时期,历经500多年的历史。此后,就像一个多彩的梦幻,在云南大地上消失了。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云南两代考古学家先后从全省70多个县市,包括原滇国主要领地——石寨山、天子庙、羊甫头、江川李家山和澄江金莲山,发掘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让滇人的国王、珠宝、建筑、饮食、服饰、交往、兵器、巫师、观念、习俗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一切证明滇中一带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块“新大陆”,那些夺人心魄的具有独立文化品质和丰赡历史价值的滇国青铜器,彰显出一部永恒的“滇国史诗”,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盐津豆沙关位于盐津县境西南部、关河南北两岸,居住着汉族、回族、苗族、白族等民族。自秦开五尺道以来,豆沙关就是中原与边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
《盐津豆沙关》分册记述了豆沙关这个关塞要地的前世今生,如秦代五尺道、古城堡、僰人悬棺、唐袁滋题记摩崖等历经沧桑的遗迹,对于人们了解云南在历史版图中的分分合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史实和现实意义。
《十月太阳历》分册揭秘了云南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来源、制订、使用,及其对中国历法文化的贡献,反映了彝族的宇宙观、世界观等。
纳西族在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宗教多样的人文生态里,兼容并蓄,包容互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使得丽江成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的地区。纳西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形态、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谱系里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生态价值。
纳西东巴文是纳西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作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联系纳西族精神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的钥匙,东巴文被赋予了诸多神秘的、神性的、神圣的色彩,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趋势中越来越成为人类回望漫长的历史来时路的重要载体。
《纳西东巴文》分册通过对纳西族历史、东巴文化、东巴文等重要民族文化标识的叙述与展示,向读者呈现了纳西东巴文化的神采。
斑铜工艺是云南独具地方特色的金属工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斑铜表面色彩鲜艳夺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会泽在历史上因铜而出名,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被冠以“钱王之乡”的称号,是滇北有名的文化古城。
《会泽斑铜》分册以散文的笔调,详细记述了会泽斑铜工艺的源流、制作及传承情况,对斑铜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提示。
“博南”一词源于永平境内澜沧江东岸的博南山,有博达南方之意。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和朱提道东西两线在大理祥云县汇聚成博南道。
如今2000多年过去,博南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成滇缅公路,新中国建立后发展成了320国道,2002年后演变成大保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大瑞铁路。不同的道路形式和名称,分别以翻越、绕行、穿透三种方式通过博南山。
博南古道这部完整而宝贵的人类交通发展史,陈酿了云南开放、包容、和谐的多元民族文化典型形态。《博南古道》分册记述博南古道的发现、开辟与发展,以及博南古道名胜、人文等情况,是了解博南古道文化的有益文本。
发现红河哈尼梯田,才真正发现云南大地之大美。在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有一处神秘的“大地雕塑”,它就是集国家湿地公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桂冠于一身的红河哈尼梯田。哈尼梯田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垦共创的一种世界罕见的农业文化景观。
《红河哈尼梯田》分册追溯了哈尼梯田的历史,讲述了历史以来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展示了梯田农耕文化的魅力。
南诏国至大理国,上下五百年,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南诏国是历史位于中原西南部的古国,其全盛时期的统治区域包括今云南全境及贵州西部、四川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等地区。
《南诏国与大理国》分册通过进入史书,进入南诏野史,进入那些残存的历史遗迹,进入大理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中,梳理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历史及文化,寻访历史遗迹,在历史与现在、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穿梭,把那些久远的过去、过往的辉煌与当下联系在一起。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Ⅰ类水质湖泊,蓄水量全国第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和珠江流域与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抚仙湖犹如一片“天镜”,镶嵌在灵性的山石、泥土、树木、草虫之中,呈现出一种蓝色生态、多彩明丽的自然格局,湖畔的民俗风土也成为这个地方具有生命内在精神的外部表现。
近10年来,当地政府和人民爱护抚仙湖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凡是对抚仙湖有损害的村庄已搬迁,凡是不利于抚仙湖生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摈弃。由此开掘出了蓝色的生命空间和文化深度,成为云南大地的天性境界。
《茶之冰岛·昔归》以人文地理笔记的方式,探秘了诞生冰岛茶和昔归茶的自然地理及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读者对冰岛茶和昔归茶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冰岛茶诞生于北回归线上的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杰出代表,在明代即是土司的御用茶。昔归茶出产澜沧江畔的邦东大雪山脚,为临沧南茶马古道的起点之地。冰岛茶和昔归茶每年都在普洱茶江湖上续写着新的传奇。
【欢迎广大读者到昆明市图书馆一楼外借部新书专柜借阅以上图书,想看更多上架新书,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