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施甸:文旅融合带火周末经济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年来,施甸县抓住民族民俗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出像木老元草皮街一样具有“吃、游、玩、学”特色旅游“小景区”,吸引县内外的游客周末休闲游,带火周末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施甸县布朗族文化开发中,布朗族群众自发组建打歌队把布朗族歌舞传到了昆明、广州、福州等城市,就连施甸的村村寨寨、公园广场,处处都唱响着布朗族打歌调。布朗族歌舞、布朗族花草鞋和服饰也成为旅游城市的新宠,吸引着外地游客想一睹布朗族“芳容”。
哈寨村是一个布朗族群众聚居村寨,位于施甸县海拔最高的四大山,当地盛产蜂蜜、羊角洋芋、树头菜和山羊等特产。2022年,哈寨村依托四大山万亩草地和摩苍林场风光,整合布朗族民族文化手工艺品,羊角洋芋、蜂蜜等特色特产,在四大山举办草皮街,销售当地特产和展示布朗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每到周末,群众就在草皮街销售纯天然的野生蜂蜜、大山深处的野生菌和鸡枞、香甜的火烧松子、软糯的高山小洋芋、高山放养生态鸡等特产,一些群众还牵出自家的马开展骑行活动,不断提升草皮街的知名度。
“草皮街风景好、离家近,很适合节假日遛娃。而且这里还可以看到羊群,可以感受山间的风,亲近自然、治愈自己。”来自施甸的游客耿女士连声称赞。
为了让草皮街更吸引游客,哈寨一组党支部书记杨美芹每到周末就带着10多个布朗族群众到草皮街义务表演布朗族歌舞,让更多游客了解布朗族文化。拇指大的羊角小洋芋、金黄色的面果儿饭、白嫩嫩的冬蜂蜜、高山羊肉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购买、品尝。每到周末,来自县内外的游客缕缕不绝,成为县内外市民周末打卡地。哈寨村杨自卫说:“2022年4月,哈寨村就通过村民议会尝试着在五一节期间举办草皮街活动,展示布朗族特产和布朗族文化。五一后,草皮街就越办越火,很多游客周末都想着到草皮街看看四大山风景、购买点布朗族特产、感受布朗族文化。草皮街运行一年来接待游客达到近百万人次。特别是春节期间,草皮街游客每天可达三五万人。”
草皮街火起来后,各种农特产供不应求,杨顺道等当地务工回乡的布朗族群众开始尝试着开发布朗族特色产品和开办农家乐。哈寨村党总支书记阿复友说:“哈寨村在草皮街卖羊肉的农户就有7家,卖面果儿饭的农户有10多户。今年新种羊角洋芋达到500多亩。下一步,哈寨村将借助草皮街的优势打造山羊品牌,扩大细黄玉米、树头菜、羊角洋芋等传统特色产业规模,在原有市场基础上,打造电商经济。”
记者了解到,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哈寨村结合布朗山寨四季景点的特色建设观景台和提升改造布朗族古村落,不断开发布朗族服饰、花草鞋、乐器等文化产品,引导布朗族群众开办农家乐,提升民族文化生态游品位,利用周末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施甸县还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游相结合,开发出了“哈寨景区—民俗草皮街—四大山风力发电景观—摩苍森林公园—东篱风语(晚餐);施甸县城—野鸭湖—摆榔风情小镇—摆榔乡茶园—布朗人家—施甸县城。”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
进入农历二月,施甸县就开启一场场龙的盛宴。仁和镇东山寺龙会集市全长达两公里左右,有摊位700多个,除了当地的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外,省外的商业团队也提前一星期就在东山寺开办起一条小商品集市和儿童游乐场。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燕介绍:“每年农历二月都有举办龙会的传统,今年施甸县一共举办了8场龙会,其中比较盛大的有4场,分别是仁和镇热水塘龙会、东山寺龙会、杨家山龙会和太平镇羊皮会。每场龙会都盛况空前,参与人数和游客人数众多,累计游客量达到30万人以上。龙会的举办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本地旅游产品走出村寨,带动餐饮业、住宿业增收增效,实现旅游业收入约500万元,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市场。”
在打造周末旅游上,施甸县还将推出骨头生、火腿焖黄鳝、藕圆子等传统名菜、金牌小吃,结合传统古村落、温泉等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打造乡村特色游,助力“周末经济”。
同时,施甸县还将依托重要节日节点及民俗民情策划开展“小龙虾节”“荷花节”“蓝莓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系列活动,积极创造更多看点、亮点、卖点,确保以活动聚人气、以人气拉消费、以消费促发展。通过组织动员的方式引导传统手工艺者和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加大荷叶茶、生态荷叶宴、葛根茶、万兴绿茶红茶、古树茶、布朗族母系陶艺、布朗族、彝族服饰草鞋加工以及施甸饵丝、干栏片等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据了解,施甸县下一步将通过挖掘各种旅游发展要素,整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统一集中规划,统筹协调、逐步实施、打造具有特色和亮点的旅游景点,以点带面串联成线带动全县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