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展示生态 以生态传承文化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21年,一群野生亚洲象离开栖息地北上,在辗转5个(州)市、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后,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通过元江大桥,回到它们的适宜栖息地,引发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承诺和实践。
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故事已经过去,但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的讨论并未结束。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深感把这一段故事留存下来、活化宣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今年春节前,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搜寻监测行动纪念展馆建成开馆,其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在讲好大象保护故事上有何创新?
“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故事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云南乃至中国推进生态文明保护的宣传典范,但热闹之后,还能留下什么?若干年之后,还能记得什么?”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张晓庆感叹道,他亲自指挥、参与亚洲象北上南归全过程的监测行动,深知这一事件对于云南、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从2021年5月27日至9月19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北移野生亚洲象安全防范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先后出动59名指战员,携带16架无人机、6部红外夜视仪及全要素通信装备器材,担负亚洲象群北移搜寻监测任务。任务分队历时116天,坚持24小时全天候值守,先后转场玉溪、昆明、红河、普洱4州(市)10县(区),监测象群及独象活动1300多公里,空地跟踪2390小时,标绘象群迁移轨迹要图377份,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确保人象安全”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对北移象群搜寻监测过程中,任务分队确保行动执行有力、安全有序的同时,大力创新形式,探索实践融合宣传,持续对接国内各级各类媒体,积极讲好北移亚洲象群故事,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全面展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截至行动结束,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累计在国家主流媒体刊稿600余条,省级媒体和地方融媒体刊稿900余条,在央视播出1500余条电视新闻,协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到总队任务分队一线余家国外媒体持续对象群事件和森林消防监测任务进行报道,获得了国内外媒体和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通过搜寻监测行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积攒了“几个T的视频、几万张图片”,这是整个行动的第一手资料,是云南持续深化亚洲象北上南归宣传的“家底”。“尽管这些资料很丰富,但是放在硬盘里,也很难起到持续扩大宣传影响的效果。”张晓庆说。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把行动成果固化、转化的有效方法——用云南非遗文化载体讲述亚洲象北上南归事件。
大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在云南一些世居民族中也是常见的文化符号。但用云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成系列、整体性地来讲述大象的故事,并在展厅空间里集中呈现出来,尚属首次。据介绍,纪念展馆里所呈现的云南非遗技艺超过90种,既有耳熟能详的扎染、刺绣、木雕等,也有鲜为人知的皮雕、内画等。走进展馆,就是走进一方生态与文化交汇交融的艺术空间,走进一处“象趣”盎然的生态保护区,走进一个非遗荟萃的文化大观园。
“象往之旅”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搜寻监测行动纪念展馆位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综合楼2楼,共分为序厅和6个专题展区(书法绘画展区、非遗文创展区、影像书籍展区、传统文化展区、大象文创展区、生物多样性展区)。展馆以云南文化多样性展示生物多样性,汇集了云南省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名家大师的精品佳作,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讲述了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步入序厅,通过前言、关键词、路线图、时间表、断鼻家族等展板,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故事梗概逐渐清晰起来;再往前,随着电视栏目和新闻、纪录片、杂志、书籍、报纸及新媒体产品的集中展现,观众迅速被拉入2021年一群大象被世界聚焦、云南被世界聚焦的舆论氛围中。在序厅中间,两组象群雕塑分外引人注意,生动呈现了象群在旅途中行走、打闹和呼唤等场景,雕塑把大象憨厚可爱的神态刻画了出来,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从序厅出来,进入专题展区。入口处的石影雕、木雕作品大气典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石影雕名为“一路向北”,长5.5米,高1.5米,由石影雕工艺大师钱三毛雕刻而成,全景再现了象群北上南归的故事细节,立体记录了森林消防指战员及各地群众守象护象的故事,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木雕名为“翻山越岭护象忙”,长3.5米,高1.4米,重达800斤,通过采用线雕、浮雕、深雕、镂空、穿插等技法,将大象和人物形象刻画得精致细腻、呼之欲出,全貌反映了森林消防指战员昼夜不息监测象群行踪的场景。
在书法绘画展区,通过书法、绘画、篆刻以及陶瓷等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象在这里跨时空“相会”,大象可亲可爱形象跃然于纸笔之间、器物之上。在非遗文创展区和传统文化展区,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借助扎染、刺绣、木版画、木刻画及斑铜、斑锡、纯银巨幅雕刻等非遗作品载体,将民族文化创意与追象护象故事融为一体,以云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充分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让大象与非遗都具有了全新的生命力。在大象文创展示区,100件大象主题文创作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人大饱眼福。
影像定格时间,记忆穿越时空。影像书籍展区通过12幅“追象十二时辰”工笔油画、7幅大象喷绘油画、“追象天团”合影照及护象日记及图书音像出版物和100本大相册、各类馆藏证书,生动记录了象群沿途的习性趣事,再现了森林消防员与大象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一展区将森林消防员搜寻和监测北上南归象群的工作直接呈现出来,一篇篇日记、一幅幅工作照,让观众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触动。
2021年10月12日,习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作主旨讲话强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群的北上南归之旅,充分展现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彰显了东方大国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担当与作为。萌象的故事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它们留下的美好记忆必将流传很久、影响深远。
而如何用好用活这一特殊而重要的资源,让大家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云南实践,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象主题的生态文明展馆、一个云南非遗文化展馆,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科普基地,欢迎大家来参观,也欢迎大家在参观的同时走进森林消防营地,了解森林消防、支持森林消防的工作。”张晓庆说,建设这么一个大象主题展馆,并不是要把资源私藏起来,而是要盘活资源、转化利用,给大家提供一个回忆象群故事、感受非遗文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同时,纪念展馆的建成,让这起偶发的野生动物迁移事件成为了讲述中国故事、云南故事的经典传播案例,必将对宣介云南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发挥重要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保护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故事,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一个缩影。在守护大象出游的日子里,人类的生态文明意识也经历了一次成长与新生。我们在致敬那些守护象群平安往返的无名英雄的同时,更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肩携手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记者 余国鹏 刘祥元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