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化因“文创”而“生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漫步街头,四处可见的是公园绿道里的雕塑;在音乐厅欣赏一场国际化的音乐会;在剧院观看赏心悦目的地方剧;去书店享受阅读时还能体验特色点心带来的惬意时光;游览完云南陆军讲武堂还能品尝一下创意雪糕;在云坊商业区不仅能购买领先的电子产品,还能感受近代昆明轻工业的前世今生……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昆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也因此,文化就是生活的状态在昆明得到实现。
弘扬历史文化价值的庭院情景剧《联大往事》,无不彰显着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2019年开始《联大往事》将在莲花池庭院剧场持续演出,还将走进云南十多所高校,引发现代青年对祖国、理想、生命意义的思索,叩问内心价值取向。剧目再现了当年西南联大‘第二课堂’。以茶馆里的往事,演绎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折射出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界大师们的风骨及文字背后的精神境界和民族大义。在昆明莲花池这个小小的庭院里,通过独有的沉浸式体验,把浓缩在西南联大师生身上的那份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惟妙惟肖地展示给每一个前来看剧的观众,也让这种精神在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进程中继续传承。
在昆明老街的马家大院,话剧《雷雨》早已成为广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的经典剧目。演员在民国时期的老建筑里表演,更让观众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民国时期的建筑里,表演民国历史背景的话剧十分应景,文化氛围很浓。”一名观众在表示赞赏的同时建议,下一步,昆明可以利用云南本土历史故事,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戏剧作品,助推昆明庭院戏剧更好地发展。
“那时候的云纺女工穿着大道生布庄的阴丹蓝旗袍,在南菁书院读书识字,下工后去南屏大剧院看新上映的电影。”一位参加活动的老阿姨分享着当年的记忆时光。12月16日,云纺博物馆“摩登云纺”新展开幕,乘着“时光机”回到1934年的老昆明,人们听着讲解并从一幅幅老照片中探寻昆明80年前的模样。在云纺博物馆内,,一台老式织布机在低声运转,仿佛在哪些年的岁月中从未停歇过。时光回到上世纪,昆明街头那身穿“阴丹蓝”旗袍的时髦姑娘,当时的“云纺出品”引领了云南的潮流时尚。
作为1934年就建设投产的老品牌,云纺在很多云南人心中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记忆。如今,经过一系列改造蜕变,云纺文创园已发展出爱情主题、音乐主题、美术主题、科技主题在内的特色文创产业,打造“幸福产业链”、昆明音乐消费产业链、艺术及软装产业链、云纺科技生态圈。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拥有近90年历史的云纺以全新姿态融入市场化发展的潮流。
在官渡古镇,不少传统文化传习馆和非遗大师工作室坐落于此,市民不经意间就能触碰到艺术。在滇派内画艺术传习馆,游客可近距离观摩大师如何在器皿内壁演绎哈尼梯田、苍山云流等云南风情画卷,还能定制茶叶罐、酒瓶、随身香水瓶、毛笔等专属滇派内画作品。人们来到这些接地气的工作室就可得到审美提升培训。滇派内画艺术的一位从业者介绍,通过创新技法和表现形式,如今每月都能接到数百件茶叶罐、酒瓶、随身香水瓶、毛笔等滇派内画作品的订单。
另外,昆明市今年以来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积极推进文创产业与科技、大健康、旅游、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大文创”产业格局,通过深度融合、数字赋能,为文创产业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在今年举办的第六届“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开启了“云看展”模式,线G+超高清+VR”等技术,打造创意昆明云上展厅,打破传统展览的时空、地域限制,拓展参与渠道、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大家体验到了“文化+科技”创新融合的魅力。
绚丽、多彩、风韵……昆明正用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吸引游人驻足并留下来感受生活,感受“昆明时光”。一位在昆明从事多年文创产业的达人这样表达了对昆明文化产业的期许,“在城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品牌宣传方面,昆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外传播需要挖掘其历史文化特色,让它们‘说话’,讲述昆明的文化故事。这样才能将昆明建设成为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创意之都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高地。”(曹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