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展上看成就 读懂云南这十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十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民生有了明显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逐年向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2012年以来,是云南省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从第24位跃升到第18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贫困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而脱贫攻坚真的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在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展板图片和独龙族“一跃千年”的视频前,一位小伙子看得特别仔细。他叫张俊凯,曾是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的一名记者,他辗转到过怒江、保山、临沧、迪庆等地,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故事。
“以前我去过很多个云南的边境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条件非常艰苦,不通路、不通电的情况十分常见。后来经过脱贫攻坚,大家盖起了新房子、搬进了新家园,路通了、灯亮了,人们越来越幸福了。”看到如今云南脱贫群众的幸福生活,张俊凯眼眶有些湿润,这是对云南脱贫攻坚之难、脱贫成就之大的真诚致敬。
这十年,云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150万人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完成脱贫任务后,云南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今年以来,部署实施了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力争用2到3年的时间,脱贫人口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云南单元展厅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实物展柜前围满了参观的观众,“这就是三七啊?平时见到的都是三七粉,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三七根的样子呢!”“夏威夷果怎么会在云南种植?给我们讲讲呗。”“前两天去超市买了不少云南蜜桔,我家小孙女特别爱吃!”大家围在展品前,兴致勃勃地听讲解员介绍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抓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高位谋划推进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云花、云茶、云果、云蔬、云咖等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
这十年,云南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产业项目,大抓市场主体培育,大抓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茶叶、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疫情发生前云南旅游业位居全国前列、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智慧旅游成为全国标杆;绿色铝、绿色硅、新材料等产业链条更加完备,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得到加强。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全国第2位,铁路里程达4741公里,民用机场达15个,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有效破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云南自贸试验区形成39项全国首创经验案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和10.6%,高于经济增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分、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云南单元,一幅独龙族文面老人与国旗深情相拥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照片背后,是一个只有7000人的民族“一步跨千年”的故事。
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现有人口约7000人,其中4300多人住在独龙江乡。新中国成立初期,独龙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独龙江乡深处峡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2014年4月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之前,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一度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习总书记对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十分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独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独龙江乡,公路隧道贯通摆脱了大雪封山,还接入了南方大电网,用上了5G信号。见证独龙江乡信息通信发展巨变,土生土长的独龙族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春海由衷地感慨:“世界上很难有商业公司做这类性价比很低的事,只有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决心和力量!”
这十年,云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全省有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纽带更加牢固,爱党爱国爱大家庭的情感更加升华。坚持把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一步跨千年”。
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底线,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建设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全力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筑牢了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2021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15头亚洲象一路“象”北,穿过雨林越过山川,一路向北迂回行进1300公里后,于2021年12月回到“老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次罕见的北移是中国野生大象离开栖息地最远的一次,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最终,以“大象回归、人象和谐”结束的亚洲象群“长途旅行”,成为了十年来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注脚。
这十年,云南坚决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
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亚洲象北上及返回之旅温暖了全世界。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今年以来,云南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推进全域绿化美化。
在云南单元,一幅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当天拍摄的照片引人注目。在千里之外的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列车正在井然有序进出。中老铁路开通运营10个多月以来,黄金大通道作用显现。经中老铁路发运的出境货物覆盖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家。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不仅结束了我国西南边陲民族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也使老挝开启了铁路运输新纪元。
铁路连心,开放联通。中老铁路是中国和老挝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对云南来说,依托中老铁路,进一步加速推动“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通道建设,跨境贸易市场的活力更加凸显。
这十年,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这篇大文章。对内,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对外,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与9个国家搭建12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平台。十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云南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1年,中央组织部反馈云南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结果,选人用人工作总体评价“好”的比例占95.7%,比2015年上升19.3个百分点。这折射出我省选人用人“严、实、准”的风向标。
另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1120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谈线%。这体现出云南省把战线从反腐败扩展到防腐败,从“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这十年,云南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建设敢于担当、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我们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全省上下工作作风持续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七彩云南非凡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生的深刻变革,根本在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云南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信念才能更加坚定,步伐才能更加稳健,成就才能更加耀眼。(黄佳伦余国鹏陈创业潘彬琼林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