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墨江:文旅融合再出发 诗与远方更精彩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人民网普洱3月18日电 近年来,云南省墨江县立足独特的人文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再发展,且以诗意共远方。
墨江,哀牢群山层峦叠翠、高峡平湖风光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风情独特浓郁。境内共有哈尼族、彝族、回族等25个民族27.66万人,尤其是哈尼族12个支系中墨江就有11个支系,占全县总人口的63.3%,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灿烂的哈尼文化资源,神奇的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生物的奇特性及民风民俗的多样性,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誉。
依托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等地域文化特色,墨江县深入推进“旅游+哈尼特色城镇”“旅游+美丽哈尼新村”等“一乡一业一线”(旅游新业态+精品线路)“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丰富旅游新内容,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以北回归线标志园、双胞文化园、墨江文庙、双龙烧烤城、碧溪古镇、勐簸民族特色村寨、孟弄隔界田旅游特色村、那哈坝兰河野钓基地等为主的休闲观光游、乡村自驾游、户外体验游、茶旅精品游等深入发展。
2022年推出的《墨江最美乡愁旅游地服务指南》集中呈现墨江特色乡愁旅游线路和打卡点,将吃、住、行、游、娱、购“串珠成链”,有力促进乡村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墨江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如那哈坝兰河野钓基地年均接待游客3万人,产值240万元,休闲野钓旅游拉动就业创业100余人,户均年收入5.6万元,人均增收1.4万元,目前已逐步成为了享誉省内外的“冬钓胜地”。
近年来,墨江县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持续推动“旅游+非遗”“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努力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经济的转化,形成了文化与旅游资源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20项、县级29项;非遗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22人、县级120人;县级非遗工坊5家、非遗传习所3个。通过搭建展示平台、
墨江县通过培育文化大户等方式,鼓励和扶持乡土人才开展农村文化艺术、民族民间文化、古茶制作技艺等乡土文化技能培训与传承,推出紫米封缸酒、凤凰山普洱茶、墨江紫米、麻脆及哈尼吊饰、手提袋、民族服饰等非遗特色文旅产品深受欢迎,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尼族牛皮鼓舞》所在地、市级哈尼牛皮大鼓舞之乡联珠镇克曼村,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传承培训,群众自发组成牛皮大鼓舞队,在节假日及农闲时节,村民穿上哈尼盛装,用哈尼牛皮大鼓舞和篝火晚会喜迎海内外游客,在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有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以独特的文化特质为根基,墨江县深入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建设,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北回归线大江野钓邀请赛、山地自行车大赛等节庆赛事品牌日臻完善,哈尼祭竜节、“十月年”“苦扎扎”,彝族火把节,夏至日科普文化活动、冬至日美食活动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深入推进,新抚酸木瓜花节、新安新米节、联珠丰收节、团田山歌大赛暨野生菌交易会等“一乡一节庆”活动持续推陈出新。尤其是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先后被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及最具民族特色节庆,更被云南省列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的“三个一批”民族文化节庆精品之一。
依托特色节庆溢出效应,墨江县持续加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及旅游产品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56.4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8%;旅游综合收入48.01亿元,同比增长177.6%。如孟弄乡隔界田以彝族火把节为引爆点,探索打造彝族风情民宿、彝族特色农家园、彝族特色小吃、林间栈道、田园漫步道、景观步道、彝族特色文化广场等,积极推进集休闲、娱乐、体验、观光为一体的彝族文化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初见成效。
2023年春节期间,孟弄乡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0余万元,农户接待游客日收入最高达10000余元,平均收入达2000元,创历史新高。(程浩、董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