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 云南文化瑰宝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下了帷幕,但民族体育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却在中原大地回荡、传颂。云南少数民族运动员争金夺银、拼搏奋进,云南民族体育成了全国民族运动会赛场的一面鲜亮旗帜。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就一直是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5年云南大理举办第一届全省民族运动会后,一场场民族团结拼搏的盛会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云南代表团副团长、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正洪介绍,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2008年,云南师范大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普洱市体育中学与成都体育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成为“成都体院研究中心滇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西双版纳州建立了陀螺、射弩、秋千基地。在相关高校也建立了独竹漂、高脚竞速、板鞋等训练基地。
近年来,云南省州市民族性体育赛事已逐步实现常态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民族体育专业本科、研究生,民族体育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已成体系。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许多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纳入全国、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全省成立多个协会、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成大量特征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目前发掘、发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676项,其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中长期开展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386项,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总数的40%以上,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大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民族体育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凸显。“云南民族村、西双版纳傣族园等旅游区将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引入其中,石林在景区开展斗牛、斗羊、摔跤表演,丽江在云杉坪景区开展骑马活动,一些地方在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中开展民族体育比赛。这些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游客的兴趣,带动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李正洪说。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民族体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各民族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云南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了具体的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一系列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文件,都将民族体育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将民族文化传承、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助推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走上蓬勃发展的轨道。
全省上下通过民族体育,形成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平台。(记者 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