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绽放迷人光彩。
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经过漫长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文化包容互鉴,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互亲近,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贡献了绚烂多彩、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社会、体现当代价值,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不断加大非遗立法保护力度。在颁布实施《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的基础上,2022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高位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全面推进、走深走实。
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建设有突破性进展。202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云南省22个项目入选,涉及2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云南省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涉及14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其中傣族剪纸和格萨(斯)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省政府公布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1项,各州(市)政府公布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15项,各县(市、区)政府公布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66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19人、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68人、县(市、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63人,项目及传承人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公布了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传承传播品牌化影响力日益扩大。云南省建立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强化数字化保护记录。完成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资源的全面数字化记录保存;开展7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隔年举办的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已举办12届、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已举办2届,形成了云南非遗传播展示的特色和亮点。
深度推进非遗融合发展。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贡山县和泸水市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全省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提质增效。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每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展示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全国人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重要节日。自2006年以来,云南已连续16年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活动期间,在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除在主会场举办展演展示活动以外,还将组织举办“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线上活动,开展首届“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以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示活动,展示非遗的价值与魅力,展现非遗保护成果及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相映的场景面貌。(肖莹 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