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大省——云南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海报精彩呈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国务院于2016年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是第四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三大类。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截至目前,共有55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文化遗产37处(含文化景观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自然遗产、双遗产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
用世界级眼光看云南,云南有5项世界遗产:占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的近1/11,国内排名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省。
即日起,三江并流、云南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丽江古城、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YNC)携手去年12月启动的“世界遗产保护联盟”,开启20天的网络传播。YNC亦受云南省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推动云南世界遗产宣传及传播。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西部,横跨5个州(市)、11个县(市、区),总面积1.77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二大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唯一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全部4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这里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更是“世界生物基因库”,所占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不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包括许多孑遗群落和濒危物种。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境内,面积350平方公里,于2007年7月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作为系列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南方喀斯特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喀斯特地貌形态,既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喀斯特遗迹,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进行的喀斯特过程,为世界少有。
云南石林的“剑状喀斯特形态”的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是三亿年地质变迁与风雨剥蚀留下的足迹,以其特有的地质科学价值享誉世界,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境内,面积7.32平方公里,是亚洲首个也是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是已知的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
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为461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为166平方公里。梯田核心区域集中在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片区,有82个村寨。
世界文化遗产评估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价:红河哈尼梯田突出地展示了一个适应性强的土地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在对自然的精神崇拜以及对个体和集体的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名为“天人合一社会体系”的相互依存体系优化了社会与环境资源,显示了人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在精神上、生态上以及视觉上不可思议的和谐。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是纳西、白、傈僳、彝、普米、苗、藏、壮、回民族的聚居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以长江虎跳峡为屏障,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流水为魂魄,完美地将山与水、水与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它是以世界上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为精髓的纳西民族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遗产。
珍视我们的遗产,认知它们的物质和精神价值,这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依然留下的珍贵自然与文化遗存,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
一场疫情,以极端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星球上最该珍爱的价值;病毒、野生动物、人类,引发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第四届文化和遗产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为传播、传扬、保护云南的世界遗产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