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他把青春与毕生精力献给了茶事业——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实验师孙文权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他原本是一个外乡人,却因为热衷茶叶科研工作,迷恋勐海县的人文风情,执意在勐海县娶妻生子安了家;他从20几岁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直到现在年近六旬仍一如既往地奋斗在茶叶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毕生精力献给了自己热爱并为之奋斗的茶叶科技事业,他就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实验师、勐海县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先进个人、院级优秀员、优秀工会工作者、勐海县劳动模范获得者孙文权。
孙文权,1962年出生于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一个普通僻远的村寨,他在老家完成了小学和高中学业。1983年参加高考进入思茅农校茶叶专业学习,1985年7月毕业于思茅农校,正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到该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孙文权经学校推荐进入茶科所栽培室工作。同年9月到12月,受单位委派前往勐阿区南朗河乡,参与实施省科委“南朗河茶树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項目。1986年1月,又受命奔扑著名茶乡格朗和区南糯山乡,与本单位老职工查四、朗门等同事一道承担国家星火计划“云南大叶种红碎茶初精制加工合一研究”项目,以及云南省农业综合试验示范茶叶项目,这一去,他在南糯山乡度“呆”了5个春秋。
那时,孙文权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富于想象,对事业和未来充满期待,但长期生活、工作在远离城镇、交通闭塞,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落后的小乡村,心中难免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产生了要打退堂鼓或改行的念头。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当时有个同事似乎猜透了孙文权的心思,有一次对他开玩笑说:“你要是想家,可以在南糯山找个媳妇安家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茶叶科学研究,他于1989年作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即在自己工作所在地寻找意中人,他要把勐海当作第二故乡,把自己青春和毕生精力献给勐海茶产业。说来也巧,在他蹲点的南糯山小学,有个谭姓老师(勐海县勐宋区人),其相貌、学识、身材、为人处事等各方面均符合孙文权的择偶标准。就这样,孙文权时常以各种理由到学校接近她,主动向谭老师示好。不知是他的诚心感动了她,还是被他的主动进攻征服了她,又或许是注定他俩天生有缘,总之,孙文权与谭老师恋上了爱,而且进展非常顺利。一年之后他们俩正式登记结婚,同年底生育一子。从此,孙文权在勐海有了自己的小家,他把自己的“心”完全交给了家人。几年之后,在他多方努力下爱人成功调动工作,她被安排在距茶科所较近的一所乡村小学教书。
从此,他的后顾之忧消除了,他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他工作认线他被任命为栽培室副主任,1999年光荣入党,他年纪轻轻就成了所里的人才和中坚力量。
茶科所是云南省唯一的省级茶叶科研单位,它立足勐海,面向全省。茶科所科研人员时常要深入一线,搞技术培训和现场试验示范。1996年,省政府要在省直机关中下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各自挂钩扶贫的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茶科所挂钩扶贫的是临沧地区凤庆县德思里乡,当时符合条件的单位年轻人中,孙文权最终以综合条件的优势被选中。那一年,他的儿子才6岁,读小学岁数还不到,当时茶科所周边没有幼儿园可上,送去外面幼儿园又没有专人接送,思来想去,他只有委托小姨妹带儿子,他自己主动领命,强忍着内心的不舍踏上了奔扑凤庆工作的征程,这一去又是两年。这两年,他妻子独自承担了全部家务和教育儿子的重担,她毫无怨言地、默默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持丈夫的工作。
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件事情,孙文权内心仍旧充满着愧疚与自责,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儿和家庭。他说,那时他姨妹在勐海乡甘蔗站开店,店内摆有娱乐游戏机,儿子还未上学就在姨妈的店先接触并学会了玩游戏,而身为父亲的孙文权因为常年在外奔波,没办法接送小孩读书,哪怕一次也没有。直到任职期满,工作结束回所里工作,孙文权得以和家人团聚,他尽可能以多做家务和陪伴妻儿,来减轻自己心中对爱人与儿子的愧疚。
茶科所是引领和支撑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担负着指导、研究茶叶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经济效益,助农脱贫致富的重要责任。孙文权认为,作为一名茶叶科技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否则,一是难以开展工作,二是难以发挥科研人员应有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他平时很注重茶叶相关知识,经常找一些茶叶科普书籍学习、钻研,不断为自己充电。工作以来以来先后参与国家星火计划、省、地、州、县科技项目20余项的研究工作,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茶牌布朗山青饼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宾牌”典藏普洱茶生并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987年被云南省农业综示区领导小组评为农业技术综合实验示范区生产(工作)者;2000年,所里引进技术员,开发大棚项目,孙文权出任科技开发办公室副主任,与黄梅等同事为一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综合名特优瓜果开发,经过两年多努力,成功开发出小型香瓜、西瓜,项目获得成功。
在茶科所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孙文权工作角色或者说是身份主要有两个:一是科研人员,这是主要角色,即使改行做了其他工作,他仍旧没有放弃搞科研。二是行政服务角色。他曾于2009年当选茶科所工会专职副主席,主抓全所工会以及单位“”农科精神”的文化宣传和传承工作。角色变了,但他的工作本色、为单位为职工服务的初心没变,他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专一行,出色地完成肩负的每一项工作,得到所领导和职工的认可、拥戴,同时受到上级单位的表彰。在完成工会工作的同时,还参与科研工作,如主持或参与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专项“三区”服务工作。先后到普洱市宁洱县、景谷县、澜沧县、孟连县、德宏州梁河县、大理市南涧县、临沧市双江县等州、市、县的“三区”科技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单位定点挂钩帮扶村寨勐海县勐混镇拉八厅中寨、下寨的扶贫工作。2017年11月受勐海县总工会的邀请,到布朗山乡曼囡、吉良两村委会的建档立卡户讲授茶园管理技术。在2008年—2013年度工作中被勐海县总工会评为工会积极分子,2014年4月被中共勐海县委、勐海县人民政府授予“勐海县劳动模范”称号。
2011年5月,孙文权到昆明参加工会干部培训学习期间因鼻子出现流血,遂到昆明红十字会医院检查,这一检查医生告知他患鼻炎癌,建议转昆明解放军43医院治疗,经长达两个多月的放疗、化疗治疗,他身体极度虚弱,头发全部掉光,出院后定期、不定期的复查治疗身体逐渐得到恢复。所里也从思想上、精神上给予他安慰,工作上也不给他什么压力,单位还借3万元人民币给他治疗,单位的关怀让他深受感动,他重新树立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拉八厅中寨、下寨是茶科所挂勾点,两个自然组共有54个贫困户,孙文权积极配合单位党政领导、科室、中心,通过实施茶叶科技培训,中耕管理、合理采摘、施肥等途径,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同时做好结对帮扶,一对一进行帮扶。2017年,所工会响应农科院号召,动员全所干部职工积极捐款,共捐献现金7900多元,全部用于扶持贫困村工作,对于特殊的贫困户,除物资上给予扶持外,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这些年,随着岁数增长和身体原因,孙文权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而是作为普通员工继续工作。但他保持了良好心态,力所能及支持所领导和年轻人的工作。谈到个人荣誉,他认为“劳动模范”等荣誉虽然是授予个人的,但它仅仅是一种称号而已,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众多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一个劳模,更应立足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为茶业发展,为茶农增收发挥应有作用,这才是一个劳模应尽的义务和良好的形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