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云南文化旅游呈现十大亮点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日前,记者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各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省文化旅游工作者奋力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旅游革命“三部曲”和旅游转型升级。回顾2020三百多天的时间里,云南文化旅游工作主要呈现出十大亮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时按要求做好文旅企业、文旅场所关停及恢复开放工作,发布了《告湖北游客书》,在全国率先公布187家滞滇游客安置酒店名单,安置滞滇游客106157人天,协调省财政为174家安置酒店发放奖补资金3000万元,组织向800多家旅行社退还质保金1.7亿元。从严加强景区“限量、预约、错峰”开放管理,确保了旅游景区及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零感染”“零扩散”,受到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进一步树立云南旅游服务新形象。
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积极推进文旅市场的复苏,研究制定《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全程协调、推进惠企政策落地。截至12月10日,40家景区成功创建为A级景区,奖补1600万元,231家企业销售文旅新产品474个,138家A级以上景区实行团队门票全免,惠及游客729.3万人,“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租车订单21304单,订单金额1722万元,累计派发电子加油券10.3万张。全省368家A级旅游景区,已陆续开放了360家,复工复产率97%;全省1047家旅行社,已复工686家,复工复产率65.52%;全省星级饭店610家,恢复营业567家,复工复产率92.95%。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演出场所恢复营业6000余家。清明、五一、端午、国庆旅游假日,全省游客量接待分别同比恢复53.7%、66.8%、76.2%,79%,旅游收入分别同比恢复55.3%、68.6%、78.6%、80.4%。
普者黑旅游景区成功进入国家5A景区公示名单,大理古城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弥勒市、大理市、丽江市古城区创建为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A级景区9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家,与浙江省并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有A级以上景区369家,4A级景区105家。昆明市上榜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大理州、丽江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项目,在提升云南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满足游客需求体验、推进智慧化监管、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疫情防控等方面,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借鉴,受到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被列为2020年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至12月27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游客提供服务达1.8亿次,下载量突破2000万次,注册用户达751万人次,小程序用户近400万。
2020年,云南文旅市场创新施行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在16个州市和旅游重点县设立了123个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在全省机场、主要火车(高铁)站和游客集中区域设立了130个“云南省游客退货中心”服务点。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26日退货成功10861起,退款金额7819.77万元。通过游客评价满意度调查,游客满意度高达99.9%。
全面持续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多措并举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严查各类涉旅案件、强化“行转刑”、完善涉旅舆情及投诉处置机制,旅游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投诉处置效率大幅提高。从全国旅游投诉平台12301看,云南旅游投诉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7年全国第6位下降2018年21位、2019年第25位,投诉24小时办结率为99.9%,平均办结时间为3小时53分,是全国旅游投诉处置最快的平台。承办了全国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现场会在丽江市召开,推广了云南的经验和做法。
以加快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与融创环球文旅、中旅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全面启动7个品牌系列、一批半山酒店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在第22届厦洽会、第3届进博会、上海国际文创创业博览会上,推介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半山酒店项目,吸引国内外有能力、有情怀的企业参与投资运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研学旅行、自驾露营等新业态新产品项目建设,梳理优选27个重大项目、51个新业态文旅项目、49个重点招商项目纳入省级层面推进,23个项目列入“双百”工程,完成三类共127个项目的建档立卡工作,在全省加快构建文旅项目滚动发展机制。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话剧《农民院士》、滇剧《一夜乾坤》、舞剧《流芳》等一批作品登上重要舞台,舞剧《阿诗玛》等8个剧目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百年百项”创作计划,话剧《农民院士》《独龙天路》、花灯剧《梭罗花开》、舞剧《流芳》入选2020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展演剧目,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在中央党校成功演出;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昭通市、红河州创建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已被文旅部列为申报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首选项目,云南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个文物行政执法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61家。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3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大理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
加强顶层设计,印发《云南省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1+7”“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统筹资源规划,推进“非遗、文物、博物馆+旅游”,抓好红色旅游示范项目、6大遗址公园、8种博物馆集群和6个博物馆群落建设,用文化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抓好品牌建设,建成省级文创园区37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个;成功打造“云南印象”等41项精品旅游演艺节目,举办46项国际性文旅活动和100多项体育旅游赛事活动。
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开展文化旅游行业扶贫,制定《云南省旅游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实施“12351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3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培育1万余户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户,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约1300亿元;全年文化旅游综合带动5.75万人增收脱贫,超计划0.75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3%。推广文化旅游扶贫示范经验。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案例》,汇编全省2019年创建认定的20个示范县、3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怒江州茨楞村、中元村和迪庆州汤堆村3个旅游扶贫规划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三区三州”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优秀规划案例选编》,红河州元阳旅游脱贫“阿者科计划”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西盟县、李娜倮等8个文化旅游扶贫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脱贫攻坚奖。持续深化定点挂钩帮扶,挂钩联系的永胜县、红河县均已脱贫出列。因工作成绩突出,1人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人被评为全省扶贫先进工作者,1个处室被评为扶贫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