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没有“免检”代言人 上市公司应审慎利用名人效应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赌博欠债”“传播女演员隐私视频”……近日,这些刺眼的关键词与张继科扯在了一起,引起公众热议。尽管事件真相尚无定论,但多家与张继科有合作的品牌已经迅速反应、摆出“切割”姿态,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
据媒体报道,安踏体育曾与张继科保持数年的合作关系,但目前安踏官方微博已无法查询到与张继科相关的微博,安踏客服也称已终止和张继科的所有合作。随后,一汽丰田的官方微博也删除了与张继科有关的宣传物料。此外,燕京啤酒云南白药也分别回应媒体称,目前产品代言人不是张继科;与张继科已无商业合作关系。
真相尚未水落石出,公司方面为何急于撇清关系?从品牌建设角度看,代言人与公司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代言人曝出丑闻继而波及上市公司股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明星丑闻与股市异动的关系甚至成为学术界的论文选题。诸如郑爽、吴亦凡等劣迹艺人的丑闻曝光后,相关的几家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下跌。
近年来,伴随年轻一代对体育名人的追捧,拥有健康、拼搏、荣耀等标签的运动员们似乎比娱乐明星有更低的风险性,并成为品牌的宠儿。但事实证明,市场上没有“免检”代言人,企业若要利用名人效应就要做好挨“双刃剑”的准备。
诚然,名人代言作为一项成熟的品牌营销策略,其正面效果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证明,笔者并非要反对或贬低名人代言这一形式,但企业尤其是公众公司应审慎利用名人效应,避免因“踩雷”污点代言人导致公司价值受损。
笔者建议,首先,公司方依然要对候选代言人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将潜在风险遏制在谈判桌上。具体而言,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公司方需要考察候选代言人此前是否有敏感新闻或发言,是否有碰触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行为,甚至要调查候选代言人在舆论中的画像。
其次,当代言人出现负面新闻,被代言的公司方需要及时响应,相关法务部门、市场部门要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应对方案,回应公众关切、澄清事实真相。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噪音多、传播快的特点,只有快速反馈才能尽最大可能挽回受损的品牌形象。
最后,公司方也要推陈出新,在品牌营销上多出新招、规避风险。平心而论,即使公司在事前对代言人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也难以百分百保证代言人未来不会出现负面新闻。因此,不盲从明星代言策略,提高产品质量或创新广告形式才是根治之策。例如,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开始使用虚拟人作为代言人,或在广告宣传强调“接地气”和“真实感”,效果同样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