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UAS】天津滨海文化中心城市设计思考

2023-04-12 11:18分类: 天津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之前,我们已经分享过许多次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的探索馆和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和现场效果了,相信大家一定被那些现场照片震撼了心灵。

  这次我们回到滨海文化中心缘起的最开始阶段——城市设计阶段,来聊一聊。我们邀请了参与了滨海文化中心城市设计阶段的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设计研究所的冯天甲,为大家从规划的角度解读一下文化中心2.0时代是如何开启和演化的。

  滨海文化中心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处在汇聚城市核心功能的中央大道发展轴上,是连接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天碱商业区、开发区生活区和塘沽中心区的区域枢纽。规划总用地面积90公顷。

  基地为原永利碱厂旧址,创办于1914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制碱工业的先导,奠定了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基础。

  从“老碱厂”到“文化中心”,百年工业记忆被传承延续。滨海文化中心填补了220万滨海人民高品质文化生活缺失的空白。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它的全过程,让我在这个社会的小小浓缩体中,深入理解城市和社会运转的内在逻辑。

  当前,文化“事业”型体制下,封闭的文化生产模式和单一的文化供给方式,在面对开放的市场时,弊病频显。依靠政令配置公共资源,导致文化资源流通不畅、供不适求、文化设施低效运行,难以满足民众的现代文化需求。

  近年来,滨海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优势,开发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公共文化资源仍严重不足,市民文化生活较为匮乏,极大的削弱了滨海新区的城市活力和吸引力。2009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决议规划建设滨海文化中心,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2.0时代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新模式。

  它是一次规划价值观的转变,从对仪式感的偏好回归到对世俗生活、人文社会的关注。

  它更是一次复杂的改革实践,以高品质城市空间作为公共政策,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城市设计提出以文化长廊为核心的文化综合体模式,从概念方案到深化可实施方案,不断突破体制壁垒和技术难关,实现了三个层面的创新。

  以机制改革为先导,在规划之初即与市场对接,一方面整合协调文广电局、经信委等近10个政府部门;同时引入中投发展集团、东方歌舞团等市场力量,充分匹配需求,界定权责,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动的产业网络,以公共文化服务带动文化消费。

  以制度设计为支撑,在国家提倡ppp之前,超前的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首次应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建设上,政府以土地入股与社会资本共同形成混合投资主体,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同时设计相应的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管理边界划分等配套制度。

  以空间模式创新为载体,在功能构成上,它不是简单地通过长廊串连孤立的文化建筑,而是由多元功能复合的若干功能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三维空间立体复合。

  在空间属性上,文化综合体并非是一个建筑,而是通过文化长廊高效衔接的,富有多样性的建筑群,实现了从单纯建筑空间向综合性城市空间的转化。

  规划整合零散绿地,构建连通于家堡交通枢纽和海河的绿地系统,形成长2700米,宽300米,拥有800米景观展示面的中央公园,相当于2/5个纽约中央公园,为城市在最核心区保留了一块珍贵永恒的绿色资产。

  滨海文化中心与天津市文化中心具有相同的占地面积,但与市文化中心围合大水面的景观特色迥异,滨海文化中心以占总用地面积约三分之二的绿地景观着力突出大绿、自然。于此同时,我们希望为市民创造既融入自然,又能享受繁华都市生活的双重体验。外部,文化综合体完全融入自然,与公园直接步行相连,充分互动。

  内部,经过多轮尺度推敲,最终形成高30m,宽25m,人性尺度的文化长廊,并以“伞”为母题形成文化综合体的灵魂。长廊的半室外空间更适应滨海地区冬寒、大风的气候特点,通过可持续设计,实现最大化自然采光,被动式低能耗和宜人的风环境,提供四季皆宜的舒适体验。长廊与两侧建筑充分互动,我们希望它能如无数伟大的街道那样,去承载市民最丰富的生活。

  滨海文化中心是涉及建筑、景观、交通、市政、地下空间、策展等的高度集成化项目,城市设计为集成设计提供了统筹多专业的平台,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思维模式。通过国际工作营、设计例会、专题研讨会等机制,协同五个国家、数十家设计单位在良性互动中,城市设计在建筑群体形态,界面控制,竖向与水平联系,交通衔接等诸多方面建立明确规则,确保精准落实。

  自2009年确定选址以来,滨海文化中心经历了7年规划设计历程,40多轮方案比选,指导了2次建筑国际方案征集。

  这不仅是对个体项目的研究探讨,更是对滨海新区核心区整体城市空间在成长变化中,循序渐进的思考。最终我们为核心区这块“寸金”之地,寻找到了最有价值的归宿,它对中央大道城市发展主轴线的形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城市的博弈中,它平衡了市民、政府、开发商等众多利益需求,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最大的公共效益,还城市于人民。

  滨海文化中心于2015年正式启动一期建设,目前一期文化综合体部分已经基本完工,内装、景观工程在有序进行中,预计将于2017年底向市民开放。主体公司同期开展运营,滨海文化中心相继亮相宁波、深圳等国际文创展会,成为焦点。目前“七五尺巷”文创平台已建立,以“泥人张”为代表的数家文创企业已签约进驻,后续策展招商正在顺利推进。

  滨海文化中心,以7年来不懈的艰辛探索,以创新的模式为市民塑造了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场所,诠释了滨海新区开拓先行的改革精神,对滨海新区迈向国际化现代都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背景抠像棚拍摄---天津天源文化

下一篇: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亮相 五大场馆搭“文化客厅”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