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成都逆袭苏州 宁波超越天津……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排名,上海独占1万亿元头衔、北京距离1万亿元一步之遥、深圳以6.5%实际增速“狂飙”、广州重回中国第四城。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包括“上北深广”的20强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在2023年一季度的排位赛异常激烈。
视角转向东南沿海,长三角城市群再次发力。此次宁波超天津,排名第11位;而此前南京超天津,排名第10位。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前20强排位赛将越发激烈。而个人发展与城市息息相关,探究城市排名背后,产业变迁与时代潮流值得深思。
其中,上海在2023年第一季度GDP达10536.22亿元,再次位居全国第一,也是20强城市中唯一GDP超1万亿元的城市。
北京在2023年一季度,以9947.7亿元GDP排名第二,距离1万亿元仅一步之遥。
对比可见,上海在2023年一季度的GDP,比北京多出588.52亿元。这意味着,上海在今后20强城市排名中,将牢牢占据龙头地位。
排名第三的深圳,2023年一季度GDP达7772.19亿元,相比上海、北京的差距均超2000亿元,但是相比广州的6963.92亿元又有一定优势。
“上北深广”的一线城市经济格局确立,要追溯至2017年广州GDP突破2万亿元。此前,上海、北京、深圳的全年GDP,已经相继突破2万亿元。
依据2023年一季度GDP,上海、北京、深圳的排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2022年,重庆GDP为29129.03亿元,超过广州28839亿元,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但是两者相差仅300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在“上北深”排名稳固的情况下,广州、重庆将持续争夺中国第四城,进而让外界看到两座城市拼搏精神。
此前,南京超过天津,成为中国第十城。2023年第一季度GDP排名中,宁波以3801.8亿元超越天津3715.38亿元,排名升至第11位,仅次于南京,在此次20强排名中较为亮眼。
上述排名变迁早有征兆。2022年,宁波GDP为1.57万亿元,而天津为1.63万亿元,两者差距在600亿元左右。
过去几年,宁波接连上调发展目标,最新目标是:“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
而在稍早前的十四五规划中,宁波目标1.7万亿元,没有提及“前10”的内容。
其次,宁波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最新数据显示,宁波新增入围单项冠军企业10家、单项冠军产品10家,前7批累计入围企业数量达83家,位居全国首位。
单项冠军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在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此外,宁波毗邻上海,直线公里,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在此前已有跨海通道的情况下,直连宁波和上海的沪甬、沪舟甬跨海通道已纳入国家规划。
不过,2022年相对特殊,天津受疫情影响较大,2022年GDP增速1%。宁波能否在2023年全年对天津保持领先优势,并且与南京一较长短,仍需在今后加倍努力。
在20强城市排名中,仅有6座北方城市入围,分别是北京、天津、青岛、郑州、西安、济南。细化到前10强榜单,仅有北京一座城市入围。
南方14座城市入围20强榜单,排名大都较为靠前,并且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有7座城市入围,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南通。
而珠三角城市群(不计算香港、澳门),仅有3座城市入围,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珠三角城市群的两极分化,相比其他区域更为明显。
由此可见,长三角城市群在前20强城市排名中的地位。其中,江苏有4座城市入围,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记者注意到,江苏GDP常年排名全国第二,并且13座地级市均是实力不俗,一直被外界称为“苏大强”,2023年一季度有上述表现在意料之中。
如今,“苏大强”变身“苏科强”。4月4日,华海诚科在科创板上市,江苏科创板公司数量突破100家,在目前五百多家科创板公司中占比近五分之一。
“最近几年,江苏的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扎实,见到了成效。”江苏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凌峰此前向上海报记者介绍,产业转型升级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离不开创新资本持续形成、集聚和放大。
凌峰表示,江苏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推动形成科技、产业及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格局。
有别于江苏城市群整体向上,苏州在2023年一季度GDP为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
从20强排名来看,成都在2023年一季度GDP以5266.82亿元赶超苏州,成都排名第6位,苏州排名下滑至第7位。
探究可见,苏州在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47亿元,同比下降0.7%。其中,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
苏州是中国工业和出口的双料第三大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外贸化,且外企占比较高。公开数据显示,在苏州的进出口结构中,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比62%。
而此次苏州慢了,也与外贸变动有关。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苏州进出口总额5410亿元,同比下降15.4%,其中出口增速下降10.7%,在主要城市中仅高于重庆。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以各地进出口规模排名20强外贸城市,仅7座城市的进出口增速跑赢全国(4.8%)。
其中,成都、苏州、重庆的进出口增速,分别下降16.6%、15.4%、11.9%,是20强外贸城市中降幅最大的三座城市。
对比来看,成都的外贸同比下降也较大,但是作为人口大市和消费大市,外贸依赖度远低于苏州,导致外贸变局对两座城市的冲击也有差别。
不过,成都、苏州、重庆的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和当地产业结构、出口目的地及企业性质密切关系,并且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欧美外需收缩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指出,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
有别于其他城市,深圳作为出口第一大市,2023年一季度出口额逆势增长23.8%,主要是获得新兴产业助力。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深圳市出口电动载人汽车50.6亿元、出口太阳能电池7.9亿元、出口锂离子蓄1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倍、85.9%、75.3%。
产业转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凸显。当前,、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产业是城市排位赛的重要变量。
2023年一季度20强城市GDP增速排名中,深圳、西安遥遥领先,实际增速分别为6.5%、7.6%。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深圳、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27.6%、62.8%,带动广东、陕西两省总体汽车产量保持增长。
其中,比亚迪成为较大的贡献者之一。董事长王传福表示,西安是除总部深圳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
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99.5万辆出自比亚迪生产基地,占比97.9%。
西安比亚迪工业园负责人在2021年介绍,比亚迪在西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已达日产1700至2000辆,年产能力达60万辆,刀片电池生产能力已达年产20GWh。
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归母净利润41.30亿元,同比增长410.89%,离不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上行。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领跑行业,2023年一季度销售超55.2万辆,同比增长92.81%,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占率达37.75%,而2022年第一季度为24.67%。
个人发展与所处城市息息相关。前20强城市榜单出炉,偶然性在于部分城市“冲刺”得当,必然性则凸显了时代发展趋势,值得每个人细细思量这场城市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