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实践】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古今文化(一)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2019年8月10日,天津非遗文化调研小分队来到了天津古文化街和天津民园广场,参观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下面跟随小编的脚步,一同领略天津的非遗之美。
目前,天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5项,市级项目250项,区级703项,这些传统的文化技艺和民间文学为坚守天津的文脉助力。
天津皇会、天津天后文化信仰、独乐寺庙会等等都是天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习俗非遗。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一种妈祖祭典,原名“娘娘会”、“天后圣会”。据民间口传,此会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清代康熙四年(1665),后更名为“皇会”,一直流传至今。
天津相声自成一派,以说为主,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富于幽默感,像张寿臣的《哏政部》,小蘑菇的《牙粉袋》,马三立的《开粥厂》、《卖挂票》、《买猴》等作品讽刺意味强烈,是天津相声的代表。
鼓曲是曲艺中数以百计的唱故事的曲种的总称。天津除京韵大鼓外,还流行“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京东大鼓”。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1935年正式使用“评剧”的名称。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天津三绝引领美食非遗文化,“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天津三种传统美食。不仅有名沽上,享誉全国,而且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
剪纸,是颇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汉族民间工艺。剪纸艺人们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博取众长,形成了天津剪纸的独特风格。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 、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成为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达仁堂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乐家老铺的正宗后裔,并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达仁堂。1991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并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 1993年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011年“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达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以“津味儿”、“工巧”、“百戏”、和“中医中药”四大板块为主线,展示和平区现有的“中国古典戏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技艺”、“老美华制鞋技艺”三项国家级,以及享誉世界的“义聚永酒传统酿造技艺”、“麻将文化”等27项市级和25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我们来到了古文化街、民园等地进行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观与学习,其中有相声、煎饼果子、杨柳青年画等,最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里面摆放着一排排已经雕塑好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泥人雕塑,似乎每一个泥人都有了生命一样,真假难辨。
今天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理学院社会实践团参观了古文化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在这两个地方见到了传承了百年以来的天津传统文化,同时参观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可以看出大家还是非常想要去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通过线下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还有待加深。
今天我们去了古文化街和五大道民园广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对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古文化街有很多游客来参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游客们对文化景区是比较喜欢游览的。
今天是天津非遗文化调研小分队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古文化街非遗展览馆和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还有民园广场的和平区非遗展览馆,在这些地方见到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另外我们还做了线下的问卷,发现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的,但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就更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今天上午我们前往古文化街非遗文化展览馆和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聆听完导游的细致讲解后,更深入地了解了天津的非遗文化。之后我们在古文化街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做了一个小问卷,看看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体会。下午我们去了坐落在民园体育场内的和平区非遗展览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更加体会到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后人一定要继承发扬。
每一座城市,在诞生之初就有了自己的基因密码,无论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它总能在其中保留这一把与生俱来的秘钥,并用它,打开通往未来的大门。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便是天津文化精髓的最集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