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天津——近代中国的“窗口”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当你漫步在闹市街头,或徜徉在里巷胡同,甚至走马观花地在市区中心转上一转,你便会深深地感到,这座城市对于中西文化具有怎样一种强大的亲和力,以及如何巧妙地把古今中外的文化和谐地荟萃在一起。
近代以降,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早和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中西文化在这里直接撞击,经过不断地调试与磨合,形成了天津城市的独特成长模式,造就了近代天津进入世界的程度和速度。
天津开埠后,最先引进的是火车,当时与世界相差了半个世纪;其次是电报,与世界相差30余年;近代邮政,与世界相差20余年;等到有了电线年之差;栗色火药发明之后不久,天津就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好的火药厂”;到了20世纪初,世界各大城市相继建立了有轨电车这样一种公共交通体系,那时的天津几乎与世界同步了。而且火车、电报、邮政、电话、有轨电车等等都是由天津起步,然后走向全国的。
1885年,中国最早培养近代陆军人才的军事院校“北洋武备学堂”在天津创办。1895年,中国最早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在天津开学。1897年,严复主编的《国闻报》创刊。1902年,中国最早的警察制度在天津确立。同年,中国报龄最长的报纸《大公报》在天津创刊,该报至今在香港继续出版。1906年,中国最早培养政法人才的院校“北洋法政学堂”在天津成立。1907年,天津举行投票选举,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城市自治机构---天津县议事会。1919年,近代中国最成功的私立大学南开大学创办。
在开埠的“窗口作用”的推动下,中国传统社会的各种运行机制诸如政治、军事、司法、教育等方面已开始在这里发生变化,中国人已经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世界文化跳动的脉搏。
政治文化方面,近代天津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天津一直是距首都最近的外港和门户,所以自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开始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驻地,外交地位和政治地位陡增。在外国人的眼里,天津的直隶总督衙门简直就是中国的“第二政府”。特别是在辛亥革命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举凡“将校之训练、巡警之编制、司法之改良、教育之普及,皆创自直隶,中央及各省或转相效法”。
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有了这种具先进性的特色文化,天津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由一个府、县城池,快速演进为中国推行近代化的北方中心。传统与现代在城市里兼容并蓄,和谐地构成了天津特有的城市意蕴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