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茶楼——旧津曲艺的载体

2023-05-03 18:00分类: 天津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大托尼连着几篇介绍了旧天津曲艺集群的一些状况,今天接着说说这种模式的一大重要载体——茶楼。

  天津的茶楼从道光年间就已问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记录下近代天津戏剧和曲艺的发展历程。光绪初年,茶园的设施进一步完善。据说,当时天津报纸曾刊登“津门四大茶园”,分别是东马路袜子胡同的“庆芳茶园”、侯家后北口路西的“协盛茶园”、北大关金华桥南的“袭胜茶园”和北门里元升园的“金声茶园”。可见晚清时期,茶楼已经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到民国时期,天津的茶楼文化可谓如日中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粹京剧的黄金时期,人们能叫得出来的京剧名角几乎都在天津亮过相。就在那个时期,以中国大戏院、天华景戏院、春和大戏院为代表的若干京剧剧院落成。这些戏院的一大特征就是,戏院与茶楼融为一体,没有戏院,茶楼不上座;没有茶楼,戏院缺东西,就像太极图一样——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国粹京剧开启这一先河之后,其他的艺术门类如评剧、梆子、大鼓、相声、评书也出现在各个茶楼之中,并且也是“专属配置”。随着更接地气、更“下里巴人”一些的曲艺艺术进入茶楼之后,可以说茶楼文化彻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天津,强大的群众基础是茶楼文化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大托尼觉得这一点很像纽约的剧场文化,二者都拥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曲艺界公认天津观众的“权威性”,侯宝林先生和他的“文明相声”就是在天津获得认可并且开宗立派的。无独有偶,梅兰芳大师曾在津演出新编戏码《天女散花》,不论服饰还是唱腔,都是京剧界的一种革新,但是大师的技艺征服了天津观众,同样赢得满堂彩。再举一例,评书泰斗陈士和原本并无师承,部分同行不认同其行内地位,但是他仍然凭借独特的技艺赢得了大批拥趸,在津门成功立足,并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可见,天津观众十分包容传统艺术中的新发展、新现象。大托尼在此不揣冒昧,如果全国各大城市的观众也能像天津观众那样乐于容纳新事物,以中国丰厚的文化土壤,产生十个《汉密尔顿》那样的IP也不在话下。

  茶楼,作为传统商业的产物,承载着那个时代演艺集群的发展。不同于那些外在于演出场所的商业建筑(包括百老汇剧场周边的商业楼宇),茶楼本身与演出场所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这一自带演艺基因的场所,还有太多价值值得今人探究,大托尼希望这篇皮毛之论,能引起方家争鸣。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市排名最强的十所医院其医疗资源丰富医生医术高超!

下一篇:天津新入选1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