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600年海河小史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 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五一”游火爆 首日火车票部分热门线只“海上大熊猫” 天津极地海洋公园添新丁
曹操为了运输兵马粮草,先后开凿了白沟、平虏,以及泉州和新河等人工运渠。为了增加人工运渠的水量,沟通了多条河流,把河北平原上的水道连接在一起,如当时称沽水的北运河、称漯水的永定河、称漯水的大清河、称滹沱的子牙河以及称清水的南运河。这五条大河汇流于今天的天津市区,然后东流入海,海河水系至此宣告形成。成书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中出现了“(三点水+瓜)尾”这一称呼,当为今天天津市区的海河干流。
从明朝到清朝,每年经运河运往北京的漕粮从二三百万石增加到四五百万石。这么多粮食都要通过运河运往北京,而且由于南北运河河道深浅宽窄不一,漕粮需要从南运河的漕船上卸下,倒载到北运河的剥船上运往北京。这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天津便成了漕运枢纽和漕粮的贮存地。这就是天津城市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
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要经过天津。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天津运河码头是多么的繁忙。不少史料中都可以找到描写北大关一带运河河道来往船只拥挤不堪的记载。漕运为天津造就了多少服务性的行业,为天津人提供了多少就业和发财的机会,现在已无法确切统计出来了。根据1895年报纸的记载,当时天津专门从事漕运的驳船业者就有5000多户。19世纪天津开埠,迅速成为北方的中心城市,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功于海河。
人们把海河比喻成天津的母亲河,把运河视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然而,今天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会发现任何事物往往是利弊兼具。据统计,海河流域水灾的发生,从唐代到宋代平均30多年一次,而从元代到清代,却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水灾发生频率如此之高,除了地理和气候的因素,也应该从海河形成的历史中寻找社会原因。
历代王朝投入巨大人力、财力改造原有的河流,把原本分流入海的几条大河连接在一起。为了增大运河的流量,又把原本与运河不相干的河流人工截流改道,迫使其流入运河。到清代,已经有300多条大小河流汇入运河。众多河流汇集天津,都经由一条并不宽的河道入海,这显然超越了自然条件许可的程度。这是海河经常溃决泛滥的主要生态原因。直至20世纪初漕运废止尤其是民国以后,才有多开减河以疏减运河水量,北运、永定等河下游另辟入海新河,海河五大河分由北中南三口达海等方案的提出。然而,海河防洪体系的建立却是60年代以后的事了。(刘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