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不断修炼文化“内功”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村民们围在一起学习制作掐丝珐琅,孩子们聚在一起整理着彩砂,这是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东西庄房村文化服务中心内,进行的一堂掐丝珐琅画制作培训课。授课教师从素描、掐丝到注胶、填色,手把手地细致讲解,村民们兴趣盎然,感受着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
文化服务中心内,除了可以开展文化体验,村民们在这里还可以读书、打兵乓球、排练舞蹈等。像这种集学习教育、文化娱乐、技能培训、志愿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天津还有很多。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为群众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性举措。
近年来,天津扎实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着力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更优的公共文化服务。从2018年开始,在全市239个街镇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特色活动等标准化规范化指标,开展达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202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86个街镇和236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达标,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在各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还开展了区级公共图书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建设,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将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信息进行共享,为群众打造出高品质的文化网络空间。
除了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惠民演出、民俗非遗、全民阅读、讲座展览等一系列惠民活动,也大幅提升了天津市基层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天津市2021年民心工程“清单”中显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全年演出达300场;举办第六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40余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天津历经600多年,造就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气质。作为一座历史名城,为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天津市积极推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内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旺”起来。
2019年底,天津公示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城市与市域两个层面加强历史城区、历史地段、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蓟州古城、历史文化镇村、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规划形成“一城、双区、两带、多点”的整体保护结构。
“一城”指重点突出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与更新复兴;“双区”指不断推动蓟州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滨海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的统筹保护与合理利用;“两带”指大力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海河文化带沿线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多点”指有效加强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城镇、村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等众多点位的保护利用。
天津市意风区和津湾广场作为“一城”的重要节点,今年都进行了更新升级。意风区是意大利本土之外亚洲最大的意式建筑群落,通过充分挖掘百年历史文化内涵,在老房子、老街区保持原貌的同时,对街区品质进行了提升改造。据官方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焕新升级后的意风区接待游客达7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07%。津湾广场以业态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在7月份的开街活动中,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7万人次,新引入的国图·津湾文创空间累计吸引4万余人前来打卡。
针对“两带”中的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建设,天津市对区域沿线文物及遗存建立了保护清单,形成北洋大学堂、石家大院、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等文物保护单位5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22项,并围绕重要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达310多亿元。
从为市民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到提升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内涵、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天津不断开创了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而文化创新,培育新动能,更是激发城市发展动力的关键。目前,天津从创意城市文化出发,为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10月底,在和平区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内,小洋楼化身歌剧舞台,来自天津歌舞剧院的演员们为现场观众、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歌剧艺术体验。创新后的《费加罗的婚礼》,除了大胆突破舞台表演的局限外,还在剧中融入了一些天津元素,使观众感受到与以往在剧场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这是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城市风貌,长期延续进行的“邂逅·天津”创意城市艺术计划。作为全新的艺术城市品牌,“邂逅·天津”通过挖掘、调集和吸引国内外资源,构建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对接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组织调动各方面艺术和市场资源、社会资源,打造艺术家和艺术工作室、创意文艺创业者、社会个体爱好者与文化投资、文化生产与营销、城市场域空间运营方以及政府产业培育指导的多方互动、孵化平台。实现艺术创意、政府搭台、社会投资、市场运营、文化唱戏的优化组合发展机制,多措并举塑造天津艺术创意国际之都的文化形象。
创新离不开科技,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让天津的文化发展有了新的光芒。政策推进、平台建设、产业孵化、人才激励等方式加快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天津打造出原创动漫、移动游戏、文化旅游等新型产业。《天津市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更为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到2025年,在新媒体、动漫设计、创意设计等领域打造形成3家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10家拥有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