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照海河70年变迁从50年代的渔船货轮到8代的游船快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几代天津人的记忆中,海河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风景,50年代,海河是城市命脉,每天来往的货轮客船保证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后,海河是青年人的工地,我们的父辈们为了根治海河而全民动手,将这条大河驯服,成为两岸风景秀丽的一道风景。
到了80年代,海河也开放搞活,两岸有了喷泉游乐场,到了夏天海河更是集游泳池、小划船、摩托快艇和大游船为一身的消夏“水上乐园”。同时海河两岸也成了带状的夜市。
海河,对于天津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和港口城市来说,无疑是一条浓缩了岁月风光、收藏着历史积淀、装载了无数故事的河流。海河不仅给予天津历史,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2014年9月,海河沿线以整洁、靓丽的新姿态迎接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盛会。吴迪 摄
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发展,海河也在进行着一次次提升改造。从上世纪中前页的城市重要航运通道,到人们盛夏纳凉游玩的景观河,再至今日天津重要的旅游名片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以前,作为天津的主要运输渠道,海河两岸几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码头和仓库,常有硕大的货轮进出海河。
1953年10月,河北省内河航运管理局为了适应贸易旺季,在内河实行一列拖带法。这是一列拖驳船在海河内行驶情形。关平 摄
1956年5月,海河由北运、南运、永定、大清、子牙等河汇集而成,流经天津市区东至大沽入海,全长约七十公里。它是天津市联系广大腹地、活跃城乡交通以及我国沟通海外、开展国际贸易的枢纽之一。解放以后,海河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关平 摄
1956年5月,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海河运输日益繁忙。在大中码头上,工人正在把运往农村的农资装到船上。关平 摄
1956年5月,海河左岸上在修的一座水产码头。一个多月以后,渔轮就可以在这里停泊卸货了。关平 摄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来说,海河两岸留下了他们义务劳动的身影。
1954年8月,三区平安街的群众和市立女二中的同学们参加胜利桥附近的海河加高堤岸和修筑防水墙工程。于嘉祯 摄
1954年8月,市政工程局的工人紧张地进行海河防水墙的加高加固工程。于嘉祯 摄
1958年,东郊区的妇女连在海河闸渔船引河工地上参加抬土竞赛。王宇韬 摄
1952年6月,海河码头上的搬运工人,利用工作空隙时间在岸边识字。关平 摄
1955年7月,国营天津钢厂的工人们下班后在该厂附近的海河畔休息。于嘉祯 摄
1956年5月,海河右岸柳林风景区附近建起了工人疗养院,疗养员在护理人员陪伴下来到海河边上散步。关平 摄
1956年5月,从胜利桥到解放桥一带的河沿改建为海河公园,成为当时热门的游憩场所。关平 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公路运输的崛起,海河水路运输销声匿迹,沿河两岸的码头和仓库随之荒废。海河两岸变成了沿河带状花园,开始点缀天津城市人民的生活。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海河已成为天津城区里最大的水上娱乐场所,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这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如果你是80后,相信这里一定有你很多的童年记忆……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海河沿线提升改造的不断进行,旧貌换新颜,沿岸的公园和休闲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有丰富品种绿植的沿河绿化带成为市民眼中最美的海河景观。作为一级景观河道,海河已成为天津旅游的地标之一。
海河,从市区一路奔流向东,它流淌着两岸居民的杂陈记忆,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