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津_中国政府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3至118°04之间。北与首都北京毗邻,东、西、南分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海岸线平方公里。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山地和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最高峰为蓟县和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最低处是塘沽大沽口,海拔为零。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滩涂等。
天津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2.9°C。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3~-5°C;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C。天津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天津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63~70天,7、8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2471~2769小时,80%的年份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到5610兆焦耳/平方米。
天津市土地面积11916.8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097.65平方公里,包括耕地4407.46平方公里,园地308.77平方公里,林地558.17平方公里,其他农用地1823.2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946.13平方公里,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160.56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251.84平方公里,水利设施用地533.73平方公里;未利用地873.07平方公里,包括未利用土地177.14平方公里,其他土地695.93平方公里。全市的土地,除北部的山地、丘陵外,其余都是在深厚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在海河下游的滨海地区,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14平方公里,可作为建设和生态用地。
天津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35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煤层气;金属矿产6种,主要有锰、铁、钨、钼、铜、金;非金属矿产21种,主要有重晶石、硼、硫铁矿、磷、含钾岩石、泥炭、白云岩、天然石英砂、石灰岩、页岩、黏土、大理岩、花岗岩、贝壳、麦饭石、石英岩、陶瓷土、辉绿岩、天然油石、海泡石黏土、透辉石;水气矿产3种,主要有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已探明储量矿产18种,煤炭基础储量2.97亿吨,迄今没有开采,渤海湾海域石油储量98亿吨,天然气储量1900亿立方米。天津地热资源丰富,属中低温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浅、水质好的特点,水温在30~90°C。已发现地热异常区10个,面积8700平方公里,埋藏深度1000~3000米,温度25~103°C;地下水水源地13处,年可开采资源量8.32亿立方米;矿泉水水源地38处,年可采资源量2271万立方米。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流经天津的一级河道19条,总长度1095.1公里。还有子牙新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6条人工河道,总长度284.1公里。二级河道79条,总长度1363.4公里,深渠1061条,总长度4578公里。天津1983年9月建成引滦入津工程,由取水、输水、蓄水、净水、配水等部分组成,输水总距离234公里,年输水量10亿立方米,最大输水能力60~100立方米/秒。天津还多次引黄济津,利用现有渠道和河道,从山东省聊城市的黄河位山闸引水,经河北省境内的临清渠、清凉江、清南连渠,在泊镇市附近入南运河,由九宣闸进入天津境内,线公里。
滨海地带多耐盐碱植物。树木有白蜡、槐、椿、柳、杨、泡桐等;近年发展梨、枣、杏、桃、葡萄、苹果等林果。积水洼地生长有芦苇、菖蒲及人工栽培的菱、藕。北部山地盛产油松、侧柏核桃、板栗、红果、柿子。有一定数量,野生动物多属平原草原型,如野山羊、獐子、刺猬、松鼠和鸟类。陆上的坑塘、水库有淡水鱼类约计30种左右,产量较多的有鲤、青、草、鲢、梭等鱼种。
天津海岸线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公里,所辖海域3000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突出表现为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滩涂面积约370多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海水成盐量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盐产地,拥有我国最大的盐场。进行海水淡化,解决淡水不足的潜力很大。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45个含油构造,储量十分可观。
天津拥有山、河、湖、海、泉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京东第一山”之称的蓟县盘山,山势雄奇,层峦叠秀,历史上曾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乾隆曾28次游览此山,赞叹“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以林深佳秀而闻名,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天然的植物园,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外闻名的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层序齐全,构造简单,叠层石和微体化石丰富,厚度达万米,被联合国地质科学联合会确认为世界标准地层剖面,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渤海湾西岸的贝壳堤作为古海岸遗迹,保存完整,为国内外罕见。宁河的七里海是典型的潟湖湿地生态系统,水域辽阔,芦苇繁茂,生物物种繁多。近年来,天津开发整合特色旅游资源,着力开发建设海河旅游观光带和市中心综合旅游区、滨海观光度假旅游区、蓟县山野名胜旅游区、津西南民俗生态旅游区、津西北现代休闲娱乐区。精心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大沽烟云、小站练兵、洋务溯源、莱茵小城、欧陆风韵、东方巴黎、金融名街、意奥风情、扶桑市井、老城津韵、津卫摇篮、杨柳古镇12个旅游主题板块。培育推出都市观光游、滨海新区游、海河风光游、山野名胜游4个旅游品牌。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106个,其中古文化街、盘山风景区荣获国家首批5A景区。
旅游市场较快增长。2014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96.17万人次,增长12.0%;其中,外国人272.48万人次,增长12.6%。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9.92亿美元,增长15.5%。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13.3%;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6.3%。全市32.19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6.4%;出国旅游人均支出18723元,增长5.4%。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103家;旅行社402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42家。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深入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1.43万吨,比上年下降3.2%;二氧化硫排放量20.92万吨,下降3.5%。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狠抓煤、尘、车、工业污染、新建项目“五控”治理,空气质量达二级良好水平天数175天。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5%。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67.5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53.9分贝,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21个,国家生态区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6万公顷。全年植树造林38.5万亩,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78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园30个。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16.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76.18万人,增加35.27万人,占常住人口增量的79.1%。居住证制度顺利实施。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16.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61万人,非农业人口645.0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19‰,死亡率6.05‰,自然增长率2.14‰。
除汉族外,共有49个少数民族,人口30.38万人。包括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土族、达斡尔族、锡伯族。
2014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547所,其中,普通高校5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所,普通中学507所,小学842所。
全年招收研究生1.76万人,在学研究生5.14万人,毕业生1.58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4.54万人,在校生50.58万人,毕业生12.3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95万人,在校生11.37万人,毕业生4.0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97万人,在校生43.68万人,毕业生14.05万人。小学招生11.02万人,在校生57.32万人,毕业生8.67万人。成人高校招生3.42万人,在校生7.32万人,毕业生3.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0所,在校生30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98万人。
天津现辖13个区、3个县。包括滨海新区、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蓟县、静海县、宁河县。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2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84.70亿元,增长15.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3.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4.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7.0%。
2014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02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1486.55亿元,增长13.5%,比重达到62.2%。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252.80亿元,增长11.9%;营业税478.47亿元,增长12.6%;企业所得税234.69亿元,增长15.1%。
201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83.39亿元,增长1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全部工业总产值30055.12亿元,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78.82亿元,增长7.3%。
2014年农业总产值441.69亿元,增长3.0%。其中,种植业产值230.78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3.20亿元,增长3.5%;畜牧业产值117.59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79.43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69亿元,增长2.0%。,全年农业总产值37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2%。
2014年外贸出口稳步回升。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9.12亿美元,增长4.2%。其中,进口813.16亿美元,增长2.3%;出口525.97亿美元,增长7.3%,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29.31亿美元,增长11.2%;加工贸易出口259.40亿美元,增长3.6%;租赁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新型贸易方式出口分别增长25.5%和50.3%。全年机电产品出口358.3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68.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9.4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37.9%。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0%、4.6%和0.5%;新兴市场中,对澳大利亚、东盟、南非出口分别增长17.4%、13.0%和11.8%。
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1389.53亿元,增长13.1%。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777.75亿元,增长6.4%。全年新增存款1462.02亿元,其中,新增单位存款635.14亿元,新增个人存款270.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223.42亿元,增长11.3%。全年新增贷款2338.04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298.8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221.28亿元,新增融资租赁549.16亿元。
2014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合计24998.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0%。其中,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分别增长38.1%和17.0%。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产值合计9873.94亿元,增长9.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3.0%。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850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3%。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超大型航天器、大众汽车变速器等项目建成投产,示范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2014年邮电业务总量243.64亿元,增长14.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7.55亿元,增长12.9%;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6.08亿元,增长23.1%。全年快递业务量12404.23万件。年末公网固定电线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270.80万户,光纤接入用户131.22万户。住宅接入带宽能力提高到1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520G。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2014年,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001.80万吨,增长7.9%;集装箱吞吐量1406.10万标准箱,增长8.1%。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30万人次,增长20.3%;货邮吞吐量23.34万吨,增长8.9%。
2014年全年铁路货运量8872.37万吨,增长5.0%。货物周转量265.17亿吨公里,下降3.0%
2014年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18.09亿人次,增长12.5%。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2.99亿人次,增长23.2%;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5.10亿人次,增长10.6%。新辟公交线条,年末公交线辆。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北京市、河北省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实施了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率先突破项目,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作顺利推进,“1+11”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由京津城际、津秦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构成的交通网络,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实现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
全年引进北京与河北项目1307个,在津投资1493.36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1.5%;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京津城际列车客运量2807.1万人,增长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