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旅游地图:解放北路号称东方华尔街为何不如上海外滩有名?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以往写过不少有关天津旅游的文章,在留言里总会有人提出“天津有啥好旅游的?”这样看似天真无邪的问题。
前两天去天津解放北路拍照片,回来想写一篇介绍文章。在网上搜寻资料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写过、拍过,多把解放北路比作东方华尔街,万国建筑一条街等等。
其中有一条视频评论最多,达到174条。但就是坐着公共汽车拍了拍外面,建筑的立面都没拍全,也没有任何解说,唯一能引发这么多评论的其实就是把解放北路和上海外滩相提并论的标题——都是西洋建筑,为啥解放北路默默无闻而外滩妇孺皆知?
那么天津的解放北路到底哪里不如上海外滩?当外滩游人如织的时候,为什么解放北路只能成为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的堵车胜地?
先说结论:如果你喜欢历史、文化、建筑、摄影,天津解放北路很适合你作为旅游目的地,好好转转必有很大收获。如果你喜欢看风景、逛游乐场、吃喝玩乐之类的,解放北路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最好别去。
如果要去解放北路,建议从南向北游览。比如上午在五大道转悠,中午吃完饭,再到小白楼。如果直接去,可以到小白楼地铁站下车,从起士林开始看。
图中黄色的线就是解放北路,红色块是有观赏价值的历史建筑,名称都已经标注出来了。从起士林、安里甘教堂、开滦矿务局到利顺德进入解放北路开始游览。
一直到解放桥,如果有兴致可以到站前广场等海河沿岸亮灯,没有的话直接从津湾广场地铁站离开即可。
好了,如果你只想了解旅游实用信息,那现在已经可以关闭此页面了。下面内容会比较枯燥,不看也罢。
从天津与上海的交通路网密度来看,如果只看城市范围内,两城差距不大,高铁的分布天津还要密集一些。
但是从整个地区看,京津冀的核心区域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还是没法比,太单薄了。北京受限于地理条件和其它因素,并没能建立区辐射周边的路网系统。天津路网格局很大,却空而无当缺乏实质内容,甚至有拉空城市的嫌疑。
其实不论是北京还是天津,都存在城市核心区的高等级公路密度不足,也没有其它道路核心的问题。
天津这个地名就表明了这座城和天子与京城的紧密联系,而九河下梢河运码头的根,则为这座城指明了发展方向。可惜原本应该出现的“京城务虚敛于内,津城务实显于外”的格局并未出现。
不论虚实内外都被京城包圆儿了,天津只在历史上的两三个时期内有过大发展的空间,但都没有持续下去。
解放北路就是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的存留,那时候的天津也是沾了北京的光。天津第一次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租界建设,外国侵略者为主导,国内各色大佬寓公为辅助和实际的埋单者。
但这种模式注定无法长久,与上海东方金融中心的地位难以相提并论。要知道,香港也不过是捧起了上海丢下的饭碗,才取得现在的发展成就。因此所谓的东方华尔街,不过是对解放北路的夸赞而已,当不得真。
至于现在,上海带领着长三角城市群个个生龙活虎,相比之下京津双城都无法展开良性互动,更不要说带动周边了。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天津是东北与中原乃至全国沟通的门户,天津虚了,振兴东北大概率只能是一句空谈。
上海外滩与解放北路的差异性更大,从名字上都可以一眼看出一个是河滩,另一个则是道路,实际的景观也是完全不同。
上海外滩具有景观效果不要说在全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特的,百年前的那些西洋建筑如今已经成了欣赏陆家嘴大场面的背景。宽阔黄浦江两侧,新潮与传统的对比,也在空间和时间之上构筑出双重精彩。
反观解放北路,虽然罗马柱林立,建筑质量极高,风格也算多样,但是从空间格局来看和外滩根本不是一回事,时间的对比与呼应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之上。如果说百年前的建筑还算是各具特色,解放北路比并不落下风的话,现代建筑方面则输得一塌糊涂。
当然根源在于空间不同,根本没给解放北路留出发展现代建筑景观的地方。现在见缝插针搞的那些,单个看或许还行,但放在整个片区里就会觉得割裂,天际线也很杂乱。而在天津,解放北路还算好的,比和平路已经强多了。
天津也有类似上海外滩的滨水景观,就是天津之眼到天津站的海河沿岸。虽然相比外滩还有差距,但作为北方区域的优秀城市景观代表,还是绰绰有余,秒掉北京没有任何问题的。
滨水而居其实有违中国传统,因此中国很缺乏此类城镇景观。比如川渝古镇大多临水,但主街一定在建筑包围之中,讲究的是藏气。
广州、天津作为最早通商的城市,历史上也没有面水敞开的街道。解放北路虽然也紧邻海河,但海河岸上放置的是码头和货仓,背河的这侧才是门脸。因此上海外滩的当年那种规划,也算是领了风气之先。
虽然在景观方面,解放北路不如上海外滩,但它依然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在旅游方面同样如此。它不是传统的旅游打卡景点,但却是感受历史氛围和独特城市街区的好地方。
对于解放北路的旅游开发也多有争论,一方认为开发力度不够、对游客不够友好等等;另一方则指出,对于历史的传承才是最好的开发与保护,现在依然是金融机构驻扎之地的解放北路,不需要用旅游来证明自己,也不希望大批游客来添乱。
双方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由于解放北路周边是天津核心城区,存在大量公司机构,上下班已经拥堵严重,不希望游客再来添乱也很正常。
其实一个活着的街区,本来就不能在一个标签之下固步自封,而应该更加开放包容。而解放北路或者是天津的历史街区却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坚持的坚持的不彻底,该开放的没有开放。
这本质上和保护历史建筑或者旅游开发关系不大,而是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问题。在这方面,天津同样也受到了外界的“干扰”,没有形成自己多层面的自信,文化、治理、市民都缺乏以我为本的意识和理念。
这或许才是天津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至于某条街道的名气或者旅游发展得如何,反倒是基础自信建立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一名英国人,1918年出生于天津,之后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1936年才第一次离开天津。
他先是向北穿越满洲,到哈尔滨后进入西伯利亚,绕过辽阔的贝加尔湖,再穿过新西伯利亚,翻越乌拉尔山进入欧洲,经过莫斯科、伏尔加河谷、波兰、德国、法国,最终离开天津16天后抵达了英吉利海峡,即将回到自己的故乡伦敦。
他的计划是在伦敦读完四年大学之后,回到天津做一名教师,没想到爆发的世界大战让他重回天津的时间,从四年变成了四十年。
这名英国人叫布莱恩·鲍尔,包括他在内,当时在天津的英国人认为,天津是通往天国的津渡。显然英国人的认识存在偏差,天津是天子渡口之意,昔日皇帝从这里登船去往江南,从江南回来时又是从这里上岸。
布莱恩离开天津之时,天津早已经渡走了中国最后一名天子——溥仪,彼时他正在满洲国的新京当着他的伪皇帝。天子之渡的意义在那时已经不存在了。
1941年日军进驻天津英租界,英国军队撤出,天国之渡的意义也无存了,现在,是这座城市寻找天津二字新意义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