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旅融合洋溢濃濃“津味兒”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昨日,天津京劇院在濱湖劇院舉行大型京劇演唱會,該團老中青表演藝術家齊集一堂,為觀眾帶來豐富多彩、流派紛呈的演出。
國慶假期,在民族文化宮舉行的《光風霽月》主題書畫展,除了展出來自我市青年書畫藝術家的百余幅主題書畫作品外,還展出了愛新覺羅·溥佐、范曾、寧書倫等書畫大師們的真跡。
每逢節假日,多姿多彩的演出市場都是津門一道亮麗風景。這個國慶假期,戲曲、曲藝、話劇、親子劇等數百場演出輪番在津上演,文旅融合洋溢著濃濃“津味兒”特色。
天津京劇院於昨日開啟國慶系列演出,率先與觀眾見面的名家名段演唱會上,該院幾代演員同台獻藝,楊乃彭、李經文、康萬生等老藝術家攜優秀中青年演員,帶來《伍子胥》《穆桂英挂帥》《敬德裝瘋》等選段,陳熙凱、湯振剛等數位優秀鼓師、琴師亦是走馬換將、烘雲托月,令戲迷直呼過癮。
天津人藝於1日—5日演出經典話劇《雷雨》。這部作品與天津淵源頗深,天津人藝也多次排演。此次演出的版本由鐘海擔任藝術總監,導演方沉,復排導演丁小平、鐘海,且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合作,由北京人藝演員吳珊珊飾演蘩漪。
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於4日在海河劇院演出《紅珊瑚》青春版。白派劇團演出版本對劇本作了加工整理,並由青年演員領銜,青春靚麗。5日,該團將繼續演出評劇名劇《劉巧兒》,由新派傳人施立紅主演。
昆曲經典作品《牡丹亭》於3日在津上演,此次演出由京昆教育家、市非遺傳人渠天凰擔任藝術總監並策劃與導演,諸多優秀演員與津門曲友等協作演出,包括游園、驚夢、拾畫、叫畫等折目。
由北方演藝集團推出的沉浸式實景演繹互動體驗《北洋歇洛克》,今明兩日將連續在范竹齋故居上演。該項目將名人故居打造成沉浸劇場,由演職員與觀眾共同“演出”,自今年8月推出以來已經演出多場。而后,主創團隊又對實景劇場展示空間進行升級,意在更好地還原百年前天津街景,故事內容也進行了豐富,道具更多樣,生活細節更真實,出品方希望通過《北洋歇洛克》的沉浸體驗讓更多人了解、感受天津城市歷史。
位於和平區鞍山道的張園,承載著新中國成立初期津沽大地的紅色記憶,“《奠基歲月》──天津市軍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在張園”主題展覽在這裡持續展出,在接待參觀游人的同時,張園劇場也有演出上演。10月4日—6日,張園劇場推出“什樣雜耍兒”國慶專場,快板、相聲、京韻大鼓、評書、戲法等多種藝術形式薈萃,既有傳承也有創新,意在讓觀眾走進歷史名園感受歷史,並以沉浸式演出傳遞津沽文化。
津門曲藝小劇場是津沽演藝市場一大特色。位於和平區頗具歷史的中華曲苑於9月29日重裝開業,在舞台功能設置和觀眾席配置上有了大幅度提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觀眾。到10月5日,這裡均有天津市曲藝團帶來的相聲專場上演,10月2日還奉獻了老藝術家鼓曲專場,由該團老一輩鼓曲藝術家登台獻藝。
名流茶館是天津相聲回歸小劇場演出的先驅,經過長年發展,成為許多游人青睞的津門文化場所,還入選了國家文化旅游演出重點項目。今年是名流茶館成立30周年,於4日在津灣大劇院上演的“天津相聲就是哏兒”相聲專場,名家新秀會聚一堂,奉獻了一場津味兒十足的相聲大會。國慶假期期間,名流茶館三家店鋪也均連續演出,笑迎賓客。(記者 劉茵 攝影 姚文生)
進一步完善城鄉統籌規劃制度,科學編制市和區國土空間規劃、村庄布局規劃、村庄規劃,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空間格局。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護機制,統籌規劃建設道路、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要開拓國際視野,瞄准一流標准,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強化種業核心技術創新,大力開展蔬菜、主要農作物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做精天津特色農產品品種和種源保護開發,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