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天津记忆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雷琴拉戏与大沽龙灯

2023-04-10 03:57分类: 天津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雷琴拉戏”又称“大雷拉戏”,以雷琴模拟戏剧名家唱段为演出主要内容,至今有近百年历史,1953年在天津正式定名。

  民间艺术家王殿玉(1899年—1964年)发明雷琴,并创立曲种。他6岁因出天花而双目失明,9岁学艺。擅长三弦、坠胡等乐器,以高超的丝弦技艺闻名于山东省郓城县。

  在走出山东后,由于接触到更多的剧种,尤其是京剧名家的唱段,使他更大限度地吸收和丰富了曲目,并成功改制出专用乐器“雷琴”(以雷声喻其声音之洪亮)。

  “雷琴”是表现力很强的民族拉弦乐器,音量大、音色明亮,以逼真地摹拟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而闻名;其筒为铜质、杆子为红木或硬木、用蟒皮蒙筒。雷琴拉戏曲目异常丰富,戏曲唱段、中外名曲以及自然界中的人言鸟语、鸡鸣犬吠、笙、管、唢呐、锣、鼓、号等,包罗万象。

  雷琴的技艺传授,主要为口传心授,演奏技巧有一定的难度和神秘感。1951年王殿玉在天津定居,并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工作,在演奏技法上和乐队的配器上,又有不少创新和突破。

  雷琴所表达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在中华众多曲种中,具有唯一性,在天津地区雷琴拉戏是很有影响的一种曲艺形式。

  出身于武林世家的李树清师承燕青门派,17岁时武技精湛并好民间社火,先以舞狮成名,又自创舞龙套路,组成舞龙队,以燕青武功为根基,加龙行姿态,气势如虹,以轻巧、翻飞的表演,蜚声中原,被称为海下飞龙队。

  初始舞龙者均为一些十七八岁的少年,步伐灵活,表演逼真,被当地人誉为“童子龙灯队”。在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潮音寺庙会这天,他们都前往助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是庙会活动的一项重头戏。

  当地船民舞龙拜观音、出海祭祀祈求平安,当初龙灯是苇编捆扎而成形,每逢节日耍龙,3至5人成一队形成社火团队。明末清初,海运兴旺时期,社火活动更加兴盛,由小龙变为长龙,由苇编改为竹藤编扎成龙形。

  清末年间,长龙扎上彩布,据传舞龙师各个身怀武技,舞龙姿态生动好看,后又将长龙改制竹藤编织成节,蒙上龙皮布,如真龙再现,舞龙师可上下翻滚腾跃,舞起来栩栩如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记忆丨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评剧、河北梆子(卫派)

下一篇:研学津门故里解读海河文化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