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老天津卫端午节习俗 避五毒插艾草食五毒饼

2023-06-08 04:35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除了常见的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习俗外,天津端午节习俗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在旧时,天津卫人过端午节还有插艾草、食五毒饼、佩戴褡裢、用九子盘堆角黍等民俗。如今,这些风俗已经不多见了。

  从时令上讲五月正值仲夏,因此津京地区习惯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仲夏开始,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五种“毒物”开始出现,蚊蝇等害虫开始孳生,容易蜇、咬人传播疫病,因而从古时起,人们就开始把端午节视为“卫生日”。端午节搞卫生,不仅是要打扫庭院、清除卫生死角,更留下了避瘟习俗。

  天津传统的端午习俗中,趋福避邪的内容比较多,插艾草是重要一项,天津人叫蒿子。艾有香气,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谓门悬艾叶菖蒲,就是指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除此之外,天津市民还有洒扫庭院的习俗。

  老天津卫曾经有一项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饼,目前几乎绝迹。五毒饼源于玫瑰饼,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来的。模子形状不一,里面刻有五种“毒物”的图案。五毒饼也曾是端午节走亲访友互相馈赠的常见礼物之一。

  所谓九子盘,又称“攒盘”,始于明朝万历晚期,流行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它是古人为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款待宾客的一种实用器物。旧时的端午节,老天津卫人常用九子攒盘来摆放粽子,即角黍。粽子最早用菰叶即茭白叶包成牛角形,所以又称“角黍”。天津市民多以艾叶包制粽子,在江米中放上豆沙、枣子等馅料,蒸煮熟以后再蘸白糖食用。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吃粽子,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津沽旧时端午节时,人们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雄黄“善能杀百毒、避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由于小孩不便饮用雄黄酒,所以,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就用雄黄酒涂在孩子们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并在其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戴“褡裢”,给孩子求吉利。天津人除在大门上插艾草防虫外,还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裢”。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

  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立冬习俗:北方人吃饺子 天津人吃倭瓜

下一篇:“俗世”开场“奇人“登台丨俊美老板娘刘敏涛定妆迎明日开张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