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乐韵》弘扬天津主流文化(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北方网消息:2004年5月6日晚上黄金时间,天津电视台推出一档电视音乐访谈节目《津沽乐韵》。荧屏上,李叔同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伴随着一曲难忘的《送别》徐徐向观众走来。通过这部片子,人们了解到是独特的天津地域文化孕育了这位学贯中西,集书法、绘画、音乐、戏剧、佛学于一身的旷世奇才。李叔同最具代表性的学堂乐歌《送别》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人们熟知了作为音乐人的李叔同,同时也记住了《津沽乐韵》的主持人———清秀端庄的丁蓬。
丁蓬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现任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制片人、主持人。她是天津青联十届委员会委员、天津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从1999年以来,她先后主持过《青年大世界》、《卫视娱乐城》、《天外天》、《天天新艺》等电视节目。1998年丁蓬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颁发的“新闻奖”一等奖。
作为制片人和主持人,《津沽乐韵》是丁蓬倾注心血最多的节目,也是形成广泛影响,赢得普遍赞誉的节目。在谈及当初创作《津沽乐韵》的想法时,丁蓬满怀深情地说:“我学的是音乐专业,理应在电视音乐类节目的制作中做些实事,这是其一。其二,过去人们一直都认为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其实天津也是一个音乐之乡,特别是近百年来,天津孕育培养出许多在全国乃至世界乐坛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我们作为电视人理应为这些杰出的音乐人树碑立传、为天津的主流文化推波助澜。其三,在断断续续做了这么多年主持人后,我感觉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所看到的编辑类的节目比较多,真正自制的节目,特别是能够反映天津本土文化的节目却并不是很多,所以作为一个天津电视人,作为一个曾经搞过音乐的人,我们也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更多地介绍天津的文化艺术,让国人、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天津。要让人们知道不是一提起天津就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这些饮食文化只是天津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实天津还有很多更丰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没有被广泛地介绍给大家。这就使很多天津人,特别是天津的年轻人对天津家乡的文化缺乏应有的深入了解。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和我的同行一起,为弘扬天津主流文化、为天津建城600周年做一点实事———这就是我制作《津沽乐韵》的创作初衷。”
就这样,在丁蓬和她的同仁的精心制作下,《津沽乐韵》如潺潺流水,渐成江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播出了30余期音乐人物的访谈专辑。它以丰厚的内容、翔实的史料、生动的访谈和美不胜收的音乐旋律,为观众打开了100年来天津音乐史璀璨的宝库,并由此折射出现代中国和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迷人景观。从这部电视音乐访谈节目中,观众结识了赵元任,他的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传唱78年之久,至今仍散发着强烈的艺术魅力;人们还结识了沈湘这位杰出的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梁宁、迪丽拜尔、范竞马、刘越、程志、殷秀梅、关牧村等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就都出自他的门下。当然,从《津沽乐韵》中丁蓬与杨德富、刘秉义、李光羲、于淑珍、关牧村等音乐家的生动畅谈,对这些艺术家、对那些曾深深感动过他们的音乐作品,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前不久播出的《半个世纪的团聚———中央音乐学院附中54级少年班50年聚会》,将王立平、刘诗昆、殷承宗、盛中国等上个世纪50年代曾在天津求学的艺术家40余人聚集在《津沽乐韵》,让他们在第二故乡天津回顾成长的历程,分享成功后的喜悦。他们的荣誉已经载入天津乃至中国音乐的发展史,《津沽乐韵》也因为生动再现了这个难忘的时刻而倍增光彩。
丁蓬为《津沽乐韵》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观众对《津沽乐韵》和丁蓬本人也给予了热情的关注。据介绍,在每期节目播出之后,编导都会收到全国各地观众打来的电话,他们中间有的询问重播时间,有的希望买到节目的光盘,有的就是为了向节目制作者转达一份深厚的谢意。在《半个世纪的团聚》特别节目播出后,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就专门给节目组来函表示感谢。当《津沽乐韵》介绍到一些历史人物时,许多燕京大学的校友从片中看到当年同学、老师的画面,每每都热泪盈眶。他们中许多人都会主动把自己的材料提供给节目的编导。面对观众的盛情,丁蓬感慨万千,她说:“在采访那些天津籍的老艺术家时,我总会有一种很温暖的感受。或许人们对这些曾经为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艺术家还不够了解,还不知道他们是天津人。那么就让我们来承担起这个责任,为弘扬天津主流文化,为中国音乐的灿烂和辉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