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前瞻: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及其当代启示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令人吃惊罗崇敏写给少年儿童家长们的一封信教育部:预计今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将增加近7%郝平: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教育公平的阳光国务院:玉树灾区重建中迁出的中学生将免学费刘延东: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沪高考考场避开世博管控区 考生6.6万为近年来新低高考考生信息网上疯卖 北京考生信息最值钱倒计时软件流行校园 心理专家称弊大于利武大开设弘毅学堂 从高考新生中选大师苗子校漂族选择漂是为了不漂 等待一飞冲天今年高考:广州考场数58变57 考场将设“更衣室”什么让孩子变成标准答案的奴隶曾经的花样年华 伤感创意毕业照勾起多少回忆幼儿版《钢铁侠》 主角是BB 是大白兔山大“山”字校门存废之争 各方说法不一胡向儿童贺“六一”强调要保护好祖国下一代80后“老顽童”争过儿童节 “六一”消费成人化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摘要:走过六百年的风雨历程,天津教育的发展进程为我们留下了斐然的历史精粹,我们理应立足于当前天津“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积极稳妥地看待天津教育历史中的闪光点,进而深入挖掘其对于当代天津教育发展的启发意义,以促进天津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实现教育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天津畿辅首邑,矗立京东南,辐射海内外,在全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明永乐二年设卫建城,天津教育已走过了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她因应、滋养、服务于天津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缘起、变化、发展于天津作为大都市勃然兴盛的整个过程之中,传承文化命脉,服务士农工商,播撒理想火种,孕育未来希望。回顾六百年天津教育事业的辉煌历史,充分挖掘其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可以从中获取新的灵感与启示,为当前天津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天津古代教育事业,肇始于元明两代,深受传统天津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两个主要的支撑点漕运和盐业的影响。明代天津的经济发展与行政地位的提升相互促进,催生了第一所官办儒学——卫学,后又演变为州学、府学、县学。卫学作为天津官办教育体系之始,科举一途成绩斐然;而遍布城区的塾馆、义学、社学,担负着城市教育文化普及的使命。“屯学”、“运学”,则是行业办学的发端,亦可谓中国最早的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教育事业。承上启下的书院教育,则为天津近代教育作了积累和铺垫。古代的天津教育,对早期天津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天津近代教育,萌发于近代天津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所形成的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对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走上了近代改革发展之路的天津,逐步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贡献良多:产生了如北洋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北洋医学堂等与洋务运动相应的新式学校,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开创性意义;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之先河;历经维新运动、“新政”时期,各级各类新式学校的兴办高潮迭起,尤其是在当时全国学制仍排斥女子教育的情况下创办了多所女子学校,反映了天津近代女子教育走在当时全国前列状况;作为文化侵略组成部分的教会学校客观上对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近代留学教育的蓬勃发展,造就了詹天佑、马寅初等,在中国近代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西学东渐中的近代天津教育,培育了严修、林墨青、周学熙、卢木斋、刘宝慈等一批近代著名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天津,而且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津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基于民国政府对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标志着天津的近代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为天津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中,天津教育界经历了封建教育复辟和反对复辟的斗争的洗礼,兴起并推进了“平民教育”活动,创办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天津工余补习学校,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引进与实验,则对天津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天津第一所私立大学南开大学的创建,标志着天津教育发展史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个完整的南开学校体系的建立,也展示了天津教育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艰苦历程。南开学校体系实践了张伯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办学理念。1928年天津被定为特别市后的十年间,天津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调整、改革中稳步发展。日伪统治时期,天津教育进入非常发展阶段,学校被轰炸与抗战期间的大后方办学,奴化教育与反奴化教育的斗争等,折射出这一时期天津教育发展的艰难与顽强品质。抗战胜利后,天津教育在停顿、复员、反内战、争民主、求解放的过程中迎接新时期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到1956年是新中国天津教育的接管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初步建设时期。之后的十年里,天津教育在冒进——调整——改革的曲折道路上艰难地向前发展,并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建设和实践、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早期实践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典范。使得天津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从1976年到1989年,天津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变革全面展开,诸如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普及农村初等教育、薄弱校治理、教育结构调整、加大教育投入、广泛开展社会支教活动等,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天津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20世纪90年代,天津教育迎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丰收时节,托幼事业蓬勃发展、“普九”达标成为全国榜样、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整体深化,一系列的新教育思想、新改革思路、新管理举措、新教育教学尝试,成为世纪之交的天津教育所奏出的最动人的乐章,也成为新世纪天津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的坚实基础。步入新世纪,基于“教育兴旺、天津兴旺”的认识所带来的宽阔视野和巨大动力,天津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批规范化学校、示范校、高校新校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相继建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教育结构、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不断实现优化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先全国,示范性高中校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积聚了雄厚的历史与现实能量、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宜的天津教育事业,已经奏响腾飞的序曲,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的积淀为新时期的改革与进步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智慧。择其要者,当前我们着重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保护和发展天津教育发展的成果。面对当前天津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我们既需要在全面扫描天津教育发展过程的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分清天津教育发展史中的是非功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为保护和进一步发展天津教育的历史传统打下基础;又应从政策、理论和实践等层面,立足于当前天津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对发展中出现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梳理。天津自近代以来率先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体制,废科举,立新学,形成了一批历史较久远、办学成绩突出、有影响的历史名校,如日出会馆(万全道小学)、北仓蒙养小学堂(北仓小学)、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中营小学)、私立汇文中学校(今汇文中学)、北洋西学学堂二等学堂(今海河中学)、私立广东学校(今19中学)、圣功学校(今新华中学)、南开中学、扶轮中学(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私立志达中学(第四十一中学)等,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和挖掘这些学校在建立新的学制、传播新的教育内容、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推广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所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并在新的形势下调整、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整理、提炼、概括和发扬天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建设示范性高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成果。
重视科学和民主精神在教育中的地位。在天津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与民主旗帜的引领作用是显著和稳定的。发轫于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既对中国社会从近代走向现代起到了启蒙与引领的重要作用,更为天津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支撑;其对天津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绝不仅限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今天天津教育现代化进程,理应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教学层面以及师生关系层面,积极倾注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以形成民主的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建构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师生关系,创设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重视教育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的作用。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教育改革和学习西方是天津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我们应重视二者对于当前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经历了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和制度、派遣中国留学生求学以及近年来创办国际学校招收海外留学生等,天津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走过了“请进来、走出去和传播开”等不同的发展形式。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天津教育坚持立足于改革,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密切相关。进取、创新的教育改革是当今天津教育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走开放改革的道路,天津教育的发展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在积极地借鉴国外经验、吸收外来观念和理论,加强与深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坚持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的同时,更应注重教育发展的本土化、自主化和前沿化的问题。要避免那种盲目拒斥与不加选择地拿来和吸收外来教育观念与制度的极端方式,在教育的改革与开放中,积极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国际视野、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天津人,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用“创新”的方式兼顾教育的“出世”和“入世”。天津教育始终具有出世与入世即理想与务实相统一的传统。教育的出世,体现在对教育理想的一贯追求;教育的入世,就是务实,体现在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当前,积极面向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是当代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又是天津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积淀。不论洋务运动时期以北洋水师学堂等为代表的新式学堂和实科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天津的“半工半读”教育试点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推进,抑或是2007年《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天津教育的“入世”和“务实”个性始终贯穿于其发展进程之中。同时,对于教育理想的一贯追求,又是天津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色。历史上,严修、张伯苓、卢木斋、刘宝慈等教育家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各种教育主张,既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更积淀了天津教育“出世”的传统。在天津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在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传统之间,天津教育选择了用“创新”的方式处理教育中的理想追求与务实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和标志性的成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在推动教育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沿着“创新”的方向,保持、发展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六百年的曲折与兴衰,六百年的追求与梦想,既是一段沉甸甸的记忆,更是一番难能可贵的财富,鼓舞着当代天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支撑起新世纪天津教育再度走向辉煌的智慧和信心。随着国家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政策的出台,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重新得到了确立,我们要借鉴天津教育历史的经验,积极深化各级各类教育改革,推动天津教育现代化,为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为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保驾护航。
广州从教育大市走向了教育强市。其教育发展基本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能够较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